你们永无归宿:八十年代先锋诗论五篇(1/4)
一. 《你们永无归宿》一一关于中国先锋诗歌的思考我的耳畔时常响起中国现代诗人北岛的一句预言式的咒语:“你们并非幸存者/你们永无归宿”一一这就是中国先锋诗人的命运!
中国先锋诗歌从一开始的地下状态及以后的所有努力都冒着永远不被全面公开承认的危险!尤其是现代艺术多元化的今天,文字艺术的萎缩已成为一种事实和趋向。所以从结局的角度讲,中国先锋诗歌的所有成功都是辉煌而微茫的,都是巨大而徒劳的。
它的前进性和极端性注定了只能是一种个人艺术顶多是一种圈子艺术。由此我又牢牢记住了美国著名作家塞林格的一句箴言:艺术家写作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不是为了取说读者。于是我忽然又对中国先锋诗歌充满了自信。这种自信既是来自中国先锋诗歌对汉语的再创造;更来自于中国先锋诗人的生命苦难。
中国先锋诗人对汉语语言的卓越贡献不仅是对语义的突破,歧变和扩张,更是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巧的重构即将语言从语法、语义发展向语感、语音、语锋等。使语言在与自然和生命的契合、共鸣中接近于自然精神和生命本质。在向声音和空间、节奏和结构的拓展上更接近音乐、绘画和雕塑等其它艺术类。
同时,在个体创作实践和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我又不能不对中国先锋诗歌充满了一种优虑:感性主义的放纵和泛滥导致的中国先锋诗歌的混乱和危机。虽然我也毫无保留意见地同意偶然、唯心、相对、神秘和形而上等非理性主义因素更接近于艺术的本性,但是我依然感到中国先锋诗歌应该有一种理性的充实和支撑,把中国先锋诗歌从琐碎,庸常和肤浅中逐救出来。我觉得这是一种提升,是在获得生存深度的同时占据一种哲学高度,而不是把现代诗歌等同于哲学。
中国先锋诗人的生命苦难主要是他们承受着比任何一个国度都更沉重的人性重量:来自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的重负(在这里我不想再重复这种危害性!)。2,现实生存威胁与对现代物质文明和都市文明对人的异化的想象恐惧的两难困境�6�8�6�8
更可怕的是中国先锋诗人所体验和制造的生命苦难不仅是一种社会放逐更是一种自我放逐,他们在体验做人和做诗人的两重角色的分裂中日益逼近艺术和死亡!
我从来都固执地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作家即最受欢迎的和最优秀的:第一类作家是为读 者写作,他们走红、畅销、获奖、生前轰轰烈烈,死后销声匿迹。而后一种作家都是为自己写作,他们生前是孤独的,死后就更寂寞。
语言是生命的形式,语言才是真正的生命。他们象金属一样无 声地 燃烧,让同类在这种火焰和熄灭. 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和另一面一一中国的先锋诗人就属于后一类作家,因此就注定了开始和结局……
1989年冬于黑龙江
二. 《生命的碎片》
现代诗源于灵魂深处的冥冥之声。是一种接近自由的真实。
现代诗由于只专注于灵魂的波涛和空寂,对外部世界采取冷漠的态度和全面抵抗的方式,从而使生命沉溺于精神的幻象�6�8�6�8
而当他回归现实的平地,还原生命原始的存在,在暴力、疾病、死亡和时空的笼罩下,个体的无力和肉体的脆弱便裸露无遗。精神越是超脱、生命越是不堪一击!
这些缤纷的生命碎片被艺术的圣手粘连,但由于无法弥补的裂痕,从而使生命的谷底骤然出现悲剧的深邃和宗教的上升……
真正的先锋诗人必须时刻莅临生命的最前沿,体验生命应该遭受的所有打击和创痛。这样,才会穿透表象世界进入本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