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5章 天下之治(七)观海听涛(全书终)新书《夺鼎:1638》已发布(3/5)
哥高渊会不会不满,但他跟在父亲身边多年,可以确定父亲的确是不会的——若要不满,大概就不会让高演单独打理日本这么多年了。至于其他弟弟们,虽然大多临近成年,不过……想必父亲也都有安排吧。
暮色渐浓时,车队终于启程。高务实掀开轿帘,望着送行的人群逐渐缩成小点,忽闻身后传来马蹄声。回头望去,却见朱常灏骑着那匹高务实亲赠的安西宝马,追至十里长亭。
“先生!”少年天子勒住马,见高务实严厉地扫视自己身后的随从,解围式地递过一个锦盒,“这是朕亲抄的《贞观政要》,先生路上可读。”
高务实眼中的严厉终于被温情取代,微微颔首,打开锦盒,里面是工整的小楷,不仅抄写得工工整整,而且每一页都注着朱常灏密密麻麻的批注。高务实指尖抚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旁的“民若安居乐业,则天下万世太平”一行字,忽然想起万历三十年那个被火光照亮的紫禁城,又想起自己在文渊阁彻夜批改奏疏的模样。
“陛下有心了,”他合上锦盒,声音里带着最后的叮嘱,“火器自可强兵,实学亦能富国,但民心才是统治之根基。陛下,天下之治不在于治万民,而在于治权贵。吏治清则天下清,清则生定;吏治浊则天下浊,浊必生乱。”
朱常灏重重颔首,看着高务实挥手作别,车队转过山岗,月光为那袭蟠龙纹披风镀上银边,终成记忆里永不褪色的剪影。
五年后,南洋,虎州城中。
高务实坐在竹楼里,听着窗外的海涛声,翻着萧良有寄来的邸报。报上写着新科进士里实学派占了七成,写着西域屯田卫亩产再增三成,写着波立联邦、奥地利与俄军、明军夹攻奥斯曼,再次逼曾经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签订和约。
根据合约,奥斯曼需要割让特兰西瓦尼亚给奥地利,割让摩尔达维亚剩余全境给波兰,割让黑海北岸全境给俄罗斯,允许大明于康斯坦丁尼耶君堡的加拉塔建立免税商栈——这地方早年被威尼斯霸占,现在居然又换了新主人,继续在金角湾对岸朝这座“控扼海陆”的古城虎视眈眈。
“我说王爷,您老赖在我这小破岛上怠政可不是事啊……”南王次妃刘馨推门而入,手里拈着一叠密信,横了高务实一眼,“喏,你的好大儿又来请示了,说他劝不住淳儿……唉,我怎么感觉他对我都有意见了?”
高务实笑了笑,目光落在案头的地球仪上。仪面上的南亚次大陆地区,象征大南的赭黄色已几乎完全覆盖。以高淳为首,携三位弟弟高渭、高浩原高灏,避帝讳改名、高湛三人,历经数年捭阖与鏖战,彻底击败莫卧儿帝国,将其势力逐出兴都库什山以南,并且控制了至关重要的开伯尔山口——此处便是著名的“印度死穴”,历代北方入侵必经之地。、
此后四兄弟分兵南下,或击败,或降服南方诸国,一路上几无一合之敌,直到进入毗奢耶那伽罗。这个泰米尔人的王国是此时南亚次大陆南部最强的国家,几乎统一了泰米尔人的分布区,首都毗奢耶那伽罗城拥有四十万人口,颇为富强。
由于毗奢耶那伽罗坚持抵抗,甚至还联络了尚未被征服的几个小国组成联军,在唇亡齿寒的威胁下一致对外,四兄弟的攻势终于慢了下来。甚至,因为这年夏天过于炎热的天气和当地糟糕的卫生条件,导致为首的高淳在出营亲探地形之后感染疫病,要不是他天生体壮且常年锻炼于军伍,差点就挺不过去。这让后来得知消息的刘馨吓得差点离开高务实早年就答应送给她的虎州城新加坡去探望儿子。
在那之后,高淳性情大变,或者更可能是被激发了一直被理智压制的凶性,竟然“过城皆屠”,一连清空了四座大小城市。
坐镇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