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明元辅 >  第2455章 天下之治(七)观海听涛(全书终)新书《夺鼎:1638》已发布

第2455章 天下之治(七)观海听涛(全书终)新书《夺鼎:1638》已发布(2/5)

。高务实喉头滚动,终究还是跪了下去,以头触地:“陛下仁明,臣纵死无憾。待异日得见先帝,亦可奏曰:臣不负陛下之托也。”

    一提起先帝,太后忍不住垂泪道:“先帝曾私言,‘朕十分功业,九分得之日新’,先生想来也是今日才听说吧?”

    高务实叹息一声:“无君则无臣,先帝谬赞了。”

    太后朝皇帝看了一眼,吩咐道:“皇帝,那瀚宝还不拿出来?”

    朱常灏微微点头,却仍不起身,只是伸手向后,早有陈矩含泪递上一封宝匣,轻轻打开。又有三名司礼监太监上前,一一取出皇帝墨宝,示之于众,原来是一副对联。

    正联为:“千载人臣终此范,历代彪炳独一功。”横批:“万世之桢”。

    桢,皇宫立柱之木,又有忠贞谐意。万世之桢,确实是对人臣的最高褒赏了。高务实本要照例谦逊几句,却不料皇帝已经下了口谕,向到场的文武百官来回展示。

    见礼既毕,践行宴开。宴上,朱常灏忽然下令百官肃静,继而起身,取出一方金镶玉宝玺,宝光映得满堂生辉:“先生功盖千古而不擅权,朕思之良久,今特赐‘奉天应命,如朕亲临’之南王宝玺,望先生及先生子孙能为我大明永镇南方万里海陆。”

    高务实望着那方玺印,想起当年从广西泛海出击,入红河直取升龙城的场景。那时他不过是区区广西巡按,所率之兵也不过自家家丁,而如今却要以“南王”身份之国南疆,命运的齿轮兜兜转转,竟转出这般天地。

    “谢陛下隆恩。”他双手接过玺印,触到印台上“南王”二字,忽然想起自己第四子,同时也是嫡次子的高济今早含泪的模样。那孩子跪在南王府中,说要留在京城“替父亲守着三慎园的梅花”。他知道,今日这看似荣宠的退隐之国,终究还是要留一质子在帝王身侧。

    大南不是寻常藩国。如今的大南,有户三千万,近大明之半。其中汉民一千八百万户,也近大明三成。更莫要说,自他受封南王,京华两洋舰队立刻变身大南海军,舰队规模甚至远胜朝廷。

    至于陆师四十余万,那还未算“预备役”。倘是南王不忠,毫无疑问足以顷刻动摇大明南方半壁。这般强大之藩国,大明朝历代所未有,留一质子似乎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作为诸兄弟中的老四,高济是黄芷汀的嫡次子。他从小性喜安静,被称为高务实诸子之中“文气最肖乃父”的一位,只是碍于父亲在位,一直不肯科考入仕。如今高务实辞去元辅一职,之国大南,或许对他而言也不算坏事。

    至于其他成年兄弟各自开拓一方,他倒也不羡慕。人各有志,三哥高沐喜欢看波涛万里海天一色,因此远征大洋,开拓瀛洲;五弟高淳,素仰父亲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履历,因此开边天竺,扬威异域。

    至于二哥高演,他在日本却玩起了权谋,一边培植亲汉人势力,一边打压传统日本文武。与此同时,还在推进中央集权,意图彻底废除天皇制度……总之,这位二哥忙得很,但做得倒是不错。

    据他了解,二哥如今把以他这位大将军为首的幕府势力扩大到了历代幕府将军之最,礼仪上来说,获得了类似于今日父亲得到的“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特权,就差九锡了。

    另外,他还在推动自身身份的“大明化”,或者说“大南化”。高济从与家里人闲聊时听到的只言片语来看,似乎二哥打算在合适的时机去掉“日本征夷大将军”名义,改受南王府册封,名称可能是“扶桑王”——按照中国传统,二字王地位低于一字王。高演或是认为,自己若称“扶桑王”且受南王册封,大抵不会引起父亲或者兄长的不满。

    高济不知道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