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972章 薪金百两是外人,身股一厘是自家

第972章 薪金百两是外人,身股一厘是自家(4/6)

皇帝,是为了证明谁才有资格入阁!

    朱翊钧看向了左边的这本奏疏,这本继续奋斗的奏疏里,高启愚提议,要在大明全面推行身股制,包括官厂在内的所有工坊,都要推行这一制度。

    身股,可以获得分红,但不能转让和继承,人在股在,人离股消。

    明确向下分红的利润规模、明确分红核算的制度、明确向下分红的等级、明确身股制评级准则等等。

    比如身股制评级准则,将身股分为了一厘到十厘不等的十九个等级,核定贡献后,身股不断抬升,分红逐渐增加,这极大的避免了官厂吃大锅饭的困境。

    开工银的分红,刺激了官厂的生产积极性,但同时不分等级的分红,一体恩赏的办法,又让开工银成为了生产积极的阻碍。

    毕竟干多干少都有分一样的钱,开工银对生产积极性的提升在逐渐降低。

    高启愚认为,身股制是利用各种福利政策调节劳资矛盾的最大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一切行为都是虚妄。

    薪金百两是外人,身股一厘是自家。

    只有身股才能让匠人成为工坊的主人,才能让匠人,参与到工坊的重大决策之中,王崇古探索了很久的工盟、工匠大会,才会能够真正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如果不走这一步,那不如直接选右边那条躺着等死的路。

    就像是还田之前不清丈,你还田叫的再凶,也不过是嘴上说说,欺骗百姓的手段,但清丈确定田亩在谁的手中,才能彻底进行还田。

    哪怕是在官厂,只有真正推行身股制,才是福利制度的根基,而不是文成公的恩赐和施舍。

    人离股消,又极大的避免了官厂食利者的无序扩大,遏制食利派对官厂的恶劣影响。

    “申时行的这本奏疏,是以契约论为基础,他认为,签订了契书,并且完成契书所圈定的内容,才是当下劳资矛盾的关键。”朱翊钧翻动着另外一本奏疏。

    申时行对劳资矛盾也有自己的见解,他在松江府做巡抚不是白做的。

    申时行不是不知道身股制,在申时行看来,只有稳定盈利的官厂、钱庄、海贸才有推行身股制的基础,而一些小的工坊,尤其是初设工坊、新兴产业,没有施行身股制的条件。

    王谦在燕兴楼做御史的时候,曾经给燕兴楼制定了九不准,只有符合九条准入要求的工坊,才有施行身股制的先决条件。

    在申时行看来,契约论为基础的契书,详细规定工坊主和力役之间的权力和义务,才是当下朝廷应该推动的政策,身股制过于激进的同时,还有点好高骛远。

    朱翊钧拿着两本奏疏,一本身股制,一本契书条例,这两本奏疏无论选哪个,对于当下调节劳资矛盾,都有意义。

    “朕倒是更加倾向于高爱卿的身股制。”朱翊钧拿着高启愚的奏疏。

    理智告诉朱翊钧,选申时行的办法,更加稳健一些,但高启愚左边这条路,更加符合朱翊钧的性格,更符合万历维新的底色。

    “臣让徐爵去全楚会馆问过了元辅,询问高启愚为何如此这般。”冯保低声说道,高启愚就像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显眼包,生怕别人看不到他。

    “哦?先生怎么说?”朱翊钧好奇的问道。

    冯保低声说道:“元辅说,高启愚之所以如此拼命,其实是怕自己成为万历维新的突破口,他一定要一步步的爬到高位,让人忌惮,才能保证,当年那些陛下都不在意的事儿,不会成为攻讦元辅的理由。”

    张居正摄政,高启愚在应天府乡试出了一道《舜亦以命禹》的题,一旦张居正离世,这就是张居正意图取而代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