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1/6)
升米恩,斗米仇,在关键时候雪中送炭,给予一点帮助,人们会心怀感恩,但一旦给的太多,让其形成了依赖,停止了帮助,反而会让人记恨。三娘子跑到了皇帝这里告状,说凌云翼过于不近人情,就是升米恩、斗米仇的真实写照,这种现象在官厂里,已经有了很大的苗头,这也是凌云翼整肃官厂的根本原因。
再这么继续下去,王崇古的心血就全部毁掉了,人心这个东西,向来脆弱。
“忠顺夫人,文成公在时,是念在绥远新辟,万象更新,如果过分苛责,不利于绥远民生,故此没有过分追究,但里面是非对错,忠顺夫人想来非常明白。”朱翊钧选择了大力支持凌云翼整肃官厂行为。
大明对北虏作战,最麻烦的就是找到北虏在哪里,现在草原已经定牧,找人易如反掌,这所有事,自然由不得草原人了。
“陛下圣恩浩荡。”三娘子当然知道是这个道理,最初的时候,草原没什么处理羊毛的能力,大明给的优待是法外开恩,可现在已经发展到往羊毛里掺水掺土的地步,确实是过分了。
这种人情过重的事儿,不利于草原羊毛产业的发展,过去羊毛预处理是什么技术水平,九年过去了,还是什么水平,没有任何的发展,这对草原的各种产业形成非常不利。
可还是那句话,人一旦习惯了优待,就会觉得理所当然。
短期的优待,是为了凝聚人心,但不能把这种优待当做本应如此。
朱翊钧和三娘子聊了很久,大明皇帝提到了草原高利贷的问题,询问了晋商是否还在作恶,得到了否定回答。
以前草原人是北虏,朝廷纵容,那晋商自然是无法无天,现在草原人归化,那朝廷不再纵容,大规模的收放高利贷几乎绝迹。
小规模的自然还有,那种成群结队,弄到捣巢赶马这般地步,已经绝迹。
而三娘子则汇报了一个让大明皇帝颇为欣喜的消息,那就是蛔蒿的种植规模,蛔蒿最先在山东青州府本土培育成功,而后逐渐在绥远进行了推广,蛔蒿是产自北极圈的一种植物,绥远更加适宜蛔蒿生长。
隶属于解刳院的绥远惠民药局,在绥远成功种植了三万六千亩的蛔蒿,并且炮制了蛔蒿丸,现在绥远除去过往的牲畜、皮草、羊毛之外,又多了一门产业。
蛔蒿丸卖的并不贵,二十文一丸,如果种植规模能够进一步扩大,大明可以给全国的惠民药局,甚至是乡野两种配置这种蛔蒿丸。
这年头,小孩肚子痛,多半是肚子里有蛔虫,本来就吃不饱,蛔虫再吃掉点,吃不好睡不着,甚至民间还有流传用醋杀蛔虫的办法,孩子肚子痛就灌醋,灌到死都杀不了虫,时间久点,虫子就会从人的七窍里钻出来。
解刳院曾经接诊过一个蛔虫从鼻子里,甚至从眼睛里钻出来的患者,也曾解剖过一个脑子里是蛔虫的患者。
唯一能用的就是砒霜杀虫,可是砒霜的纯度、计量都无法精准控制的当下,用砒霜杀虫,根本就是在赌命。
而蛔虫是个穷病、是卫生病,根据对粪便的观察,饮水污染、食物污染越严重,卫生条件越差的地方,感染蛔虫的概率越大,在乡野之间,蛔虫的寄生率超过了八成,而在皇嗣的粪便中,几乎观察不到蛔虫的感染。
“庞宪大医官留下了惠民药局,救人无数,臣想在绥远给庞医官立个金身像。”三娘子讲述了草原种蛔蒿的规模、蛔蒿丸的产量、对草原的影响后,又说明了自己的目的,并不需要朝廷花钱。
“为何一定要立像呢,你知道,中原这地界,人活着时候立像,有些不吉利。”朱翊钧不是很认同,他南巡到义乌的时候,义乌有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