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

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2/6)

公祠,戚继光一脸尴尬的留在了外面。

    绥远给皇帝塑了金身,朱翊钧反正也看不到,也就捏着鼻子认了,结果现在还要给庞宪塑金身。

    “陛下,万宗伯当年有句话,清议之坛,道释之域,人文之枢,正不主之,则寇必踞焉,义理失其鼎彝,则豺狼踞为巢案;教化丧其圭臬,则魑魅窃作青词。不立正神,邪祟自生。”三娘子思索了下,引用了万士和的话回答了陛下。

    三娘子自己有自己的想法,但她发现,还是万宗伯总结的更加准确。

    清议之坛,道释之域,人文之枢,就是风力舆论、宗教法场、士林文坛,这些地方如果正义不能主持,那么贼寇必然盘踞,也就是不立正神,邪祟自生。

    政,正人者之不正,当正确的风向不能竖立,那歪风邪气自然充斥着世间,朝廷若是不加及时更正,任由其泛滥,恐怕会造成倾覆天下之祸患。

    立金身,就是确定这份功绩的归属,而不是被他人窃取,不仅要在归化城立一个金身像,立塑像就是在绥远遍地立塑像,还要编纂神话故事,在民间传唱。

    “那就立吧。”朱翊钧最终同意了三娘子的请求,庞宪在绥远发现了牛痘防治天花,还确定了蛔蒿的药理,确实值得这份贡献。

    蛔蒿的药理是由庞宪确定的,为此还使用了一百多名倭奴进行了多组对照实验,当然也出现了一点意外,死了几个倭奴。

    大明皇帝从始至终都把倭奴当耗材在使用。

    “臣叩谢陛下圣恩,陛下圣恩普照万寿无疆。”三娘子再拜,才恭敬的离去,没有在过分严格的羊毛检查这件事上纠缠,继续纠缠,岂不是真的成了胡搅蛮缠?

    现在草原人已经不是胡人了,是堂堂正正的大明人了,不要做这些自降身份的事儿才是。

    凌云翼对官厂的整肃雷厉风行,这种整肃绝非完全反对,他把王崇古所有的文档进行了备份,并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进行了归置,防止制度性失忆,等到出现问题方便溯源解决。

    制度性失忆,是对一种现象的总结。

    人人都知道郑和下西洋,船只浩浩荡荡,福船如同一座大山一样在海上漂浮,但已经没有人知道大福船工作原理了,甚至万历年间一些船匠,只会觉得当初的记载,有些失真,那种船只不利于航海。

    可船匠们面对数人高的尾舵遗物,又说不出反对的话来。

    大明在龙江造船厂发掘了一大批大小不等的尾舵,这些尾舵无声的陈述着当初大明水师的辉煌过往。

    大明擅长记录,记录事务的大小、意义、为什么、如何运行,写下来存在某个地方,但随着时间流逝,过去极其重要的东西突然变得不重要,人们开始忽视并且遗忘,随着人的不断离开,当年留下的文档,开始腐朽、丢弃,最终被彻底遗忘。

    造船如此,牵星过洋术也是如此,汉代遍布大汉江山的铁官、铁冶所也是如此,一旦这件事变得不重要,就会慢慢被人遗忘。

    人会忘记一些事儿,制度也会。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凌云翼按照年份,将王崇古、官厂的制度手记,全部进行了备份,方便日后寻找设计之初的冗余,解决问题,也方便知道,当初官厂为何会做出某种抉择。

    “陛下,今天都察院总宪陆光祖提议之事,内阁询问上意。”冯保问起了今天廷议上未决之事。

    都察院建议成立一个专事反腐稽查的反腐司,隶属于北镇抚司管理,但这个衙门,又不完全是由缇骑构成,而是由素衣御史督查,带领缇骑进行反腐抓贪。

    上到朝中三品以上大员,下到县衙吏员,全都在稽查名册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