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是朕浅薄了(4/6)
不迁都,过不了多久,一场不逊于安史之乱的大动乱,必然爆发,因为南北榜案,南人已经在全面禁止北人参与权力瓜分的盛宴了,时日稍久,矛盾愈演愈烈,动乱就成为了必然。其实动乱已经发生,燕王朱棣南下称帝,靖难之役,天下不宁。
时过境迁,一百七十年过去,新的矛盾又出现了,大明不开海,就是一个封闭系统逐渐向无序跌落,开海,则将封闭系统开放,利用海外厚利调节内部矛盾。
可是京师在北衙,各种问题开始层出不穷。
彼时,北平府、北衙是南北大分裂的应劫之地。
那么今日,松江府,就是商品经济蜕变的应劫之地,这地方,陛下不镇着点,指不定出什么乱子来。
不仅仅是水师的忠勇,陛下无法亲眼目睹,就连竟奢之风也是如此,都说陛下节俭,可陛下远在京师,谁知道到底是否真的节俭?
种种问题,请陛下来松江府坐镇,就成了一种必然,单纯几年一次的南巡,已经不解渴了,这种解法不是最优解,甚至需要皇帝每年舟车劳顿的跑一趟,但已经是大明臣工们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
“前年陛下到松江府来,松江府整整热闹了一个月,给陛下庆贺了万寿圣节,其实江南士大夫们也都害怕,害怕江南再这么富下去,陛下带着京营打过来。”陈天德的面色颇有些古怪。
前年持续了一个月的万寿圣节,可谓是最声势浩大的一次万寿圣节,南衙的势要豪右也大力支持,多少也有点哄陛下开心的意思,生怕皇帝陛下生出了现在江南太过富有,猪养肥了可以宰了吃肉的想法。
“所以将军才询问巡抚黄埔行宫之事?”陈天德这才理解,为何陈璘忽然询问松江府暖阁改建是否完工。
黄浦江行宫不仅不能比京师通和宫差,必须要好,而且要好的不止一星半点,才能让陛下宾至如归。
“然也。”陈璘点头说道。
松江府府衙、县衙的动静要比顺天府小多了,因为这一次的更换,只更换了三分之一,而不是京师那样全换掉,言官弹劾,引发了圣怒,顺天府衙门是惩戒,而松江府衙门不用直接全换。
毕竟松江府愿意应征者也有百三,怎么也比顺天府的百一,要强得多。
动静小,反对者也少,甚至没闹出什么波澜来,也不需要水师出动了。
“这竟奢之风如此糜烂。”王谦拿着本卷宗递给了巡抚李乐,面色忧虑,眉头的疙瘩拧的根本散不开。
松江府青浦县又出了一起命案,和之前姚光启奏闻圣上的命案,几乎如出一辙,都是县学学子,都是全家供养捉襟见肘,都是攀比竟奢,只不过姚光启奏闻的是孽子杀死了祖母,这个案子则是这学子死了。
学子回家要买衣饰,索钱未果,跳河自杀了。
“咱们读书的时候,沙为纸、木为笔、天光为照,上衣下裤短打打扮,一门心思都在这学业上,生怕学业不精,被先生责罚,不敢露出一点不恭敬的神色,被先生训斥,回到家中,父母必然一顿棍棒。”李乐看完了卷宗,根本无法理解,现在这学子都是怎么了。
青浦县县学生要买的衣饰叫玉禁步,是矫正步伐形态的饰物,把不同形状的玉佩、珠饰用彩线穿起来,将其固定在腰间,迈步时候,这些饰品,不能碰撞发出声音,才算是仪态文雅。
这东西也就是大典礼才会用到,比如郊祀、祭天,后来,皇帝连大典礼,都不带这些玩意儿了,真的太繁琐、太麻烦了。
皇帝带的玉禁步,光是玉佩就有49个,走路不发出声音不难,可这郊祀有风,无论如何都会响,烦不胜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