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吕祖百字碑,张三丰内丹36诀(3/4)
永存不散,此二十二也。不特静坐之时如是,即行走、饮食、睡卧之时,片刻不可驰放诚意。因诚意一散,阳气即不发。亦如炉鼎煮水,火旺则气旺,火灭则气无。以诚意喻火,非妄立之说也。丹经有曰:“水怕干(水指精气)火怕寒(火指诚意)”。此二十三也。
过关服食为补身换身交替时期。过关服食之后,即当时时存意,使元阳祖气,时时发生,由总脉分入支脉,由支脉分入全身,日日灌溉滋补,则身中之阴气,时时减少,阳气日渐充盈,待阳气布满全身。肌肉筋骨,皆已变化,自然不食不饥,不饮不渴,渐而厌弃世味,渐而体发异香,渐而不冷不热,渐而无睡眠,渐而静中气停,遂至大定。此为换身功夫完满。
第三步:行出神法——以成脱胎之果
(甲)出神之理:换身功夫既毕,即能绝食入定,入定之时,明明朗朗只有一团性气,即内丹也。内丹者,亦即阳神.是所谓“真吾”者也。见此一物,方为见性,方为认识自己。然此阳神,系由祖气养成。身中祖气亦长养阳神。亦如妇人之气血长养婴儿情形相似。不过婴儿在女人胎中长成人形,是为顺生;阳神在男人身中长成仙体,是为逆化。婴儿出生,阳神出壳,皆自然之理也。迨至阳神一出,是为第三步功夫已至,正果已得,大事已成(丈六金身)。上不受阴阳造化之作弄,下不受刀兵水火之灾危。飞升可至九天之上,瞬息可行万里之遥,光华与日月并明,寿命与太空同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神通广大,变化莫测矣。然犹有第四步功夫。不可不于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以求毫无遗憾。
(乙)出神之诀:换身功夫已毕,精气充满全体,得至大定时期。
大定者,即是虚空一片,呼吸皆停之期也。是当调神出壳,勿久羁于体中,亦即是长养完毕,须要出壳,此实自然之事,故不必顾虑其不出壳,亦不必谋其出壳。盖阳神不纯,无论何法,亦不能使之出于体外,是以出神时期,仍以诚意一点返照中下二田,使阳气发生,以补胎神之不足,此二十四也。
胎神气足,明明朗朗,如月在中天(但有一毫混浊,即是胎神不全)坐中忽有如雪花形象,纷纷飞舞于目前,即是出神时期至矣,此二十五也。
此时即当移神上田,设想自己由泥丸官上升空际,此二十六也。
经屡屡设想与意导之,能出则出,如不能出,仍宜近照中下二田,再候其机,此二十七也。
机致一到,仍如法以意导引,久之自可出神。阳神已出,是即身外有身,名之曰法身,万劫不坏之体也。到此地步,方为功成名就,无轮回之苦,永作无上之真人矣。虽然,出阳神不可就此飞升,仍宜施行养育之功,故阳神一出,随即收回,此二十八也。
收回之后,再行调神出壳,此二十九也。
日日如此训练,久之即得自用;但此时静坐之功,惟存神上田而已,此三十也。
阳神出体之后,即有许多神通,万不可因此欣喜,外露光芒,宜抱道游然,谨慎涵养,此三十一也。
即阳神出壳,起出亦不可远。先出一二步,即行收回,再出二十步,即行收回,由近而远,日渐为之,无失迷之患,此三十二也。
如此训练三年,阳神乃得练达。纵横行千万里,亦无虑矣。此后或隐居名山,行九年面壁之功,或混俗世间,救济一切,以积功德,以大光前程。
第四步:行还虚之法——以成虚无合真之果
(甲)还虚之理:阳神养成,性命即为了当,无生死之患。修炼至此,如停止不前,是未尽其道也。阳神之为物,系人之灵性与祖气所合成者也,虽为气体,较一切后天有形之物,自更精粹;然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