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伏首阙下.意有何指.恭慈太后.再训麟儿(7/8)
都是监视皇帝的行为循规蹈矩,不可越雷池一步,所以皇帝也不能随意为之,实则为太后挟制而不得自由!但是在这位恭慈太后看来,自己纯是出自慈母之心,再无他意。皇帝也只有听而任之,实在无法,也只有将上官可情藏匿于深宫大院,既使扮作宫女也不可以随意行走,以免露出破绽为别人发现,到那时不免祸临己身,她的身家性命也难堪,既使他是皇帝似乎也保护不了上官可情——只因祖宗的法规是谁也不可以逾越,他是皇上也不行,所以他只有谨小慎微,不让恭慈太后发现这事情,否则不可收拾!袁承天也是心事重重,担心这位恭慈太后意气用事,一怒之下杀了掌门大师兄傅传书,他可不是为罪人么?可是又一想自己当初还救过恭慈太后一命,那时如果不是自己出手,太后不免为六足蛇所害,幸好自己识得救了她一命,想来念在过往之事她也不会绝情绝义要杀傅传书——虽然他的行为形同忤逆造反,然则首恶多铎已死,他只是从犯,似乎也罪不至死,所以只要自己求肯这位恭慈太后大抵也会法外开恩,赦免掌门大师兄不死之罪!
又见大内禁宫,记得上次离别禁宫是一年之前的事,这真是物是人非——当初摄政王多铎何等风范,放眼朝堂可说是无人可挡,权倾朝野,一时无两,人生事业到达巅峰;可是世事无常,从来变幻莫测,今日归来已是亡人,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从来都是世事无常!
袁承天随嘉庆皇帝进入慈宁宫,朝见恭慈太后,只是不知袁承天心中总是不安,七上八下有种说不出的预感,仿佛有危机就在眼前,无端又说不上来。嘉庆皇帝拜见恭慈太后便启身站立一旁,恭聆皇额娘圣训。可是恭慈太后却不加理会,寒光一闪见到了跪拜地上的袁承天和傅传书二人,不知为何并不让他二人起身,而是注视了傅传书好一会儿才悠悠说道:“傅统领先前皇帝待你不薄,你却失恩忘义投靠多铎王爷,共谋不轨之举,可说已是十恶不赦之罪!今时多铎亲王多行不义已自毙,本宫心想人已殁去,既往不咎,然则尔等却在其谋逆之时非但不加以劝阻,反而助纣为虐,杀害天下无辜生民实为可恶之极,虽为从犯然而其罪犹甚于首恶,本当罪不容诛……但是本宫念及你乃是昆仑派掌门,且先前亦有助朝廷缉拿天下乱党之功,所以法外开恩,只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着于刑部勘问,俟后发落!”殿中有侍卫押解傅传书去刑部。袁承天知道掌门大师兄性命无忧,亦不能强加阻拦那样反而坏事。
恭慈太后见侍卫押解那傅传书出了宫殿,神色少霁,对袁承天温言以对:“袁少侠此次多亏你仗义出手,化解了一场大干戈,否则多杀人命于天道不合,本宫甚为欣然,又闻你与我皇儿情气相投,情交莫逆,本宫甚喜。今日便在宫中摆筵,你与皇帝可以把酒言欢!”恭慈太后旨意自然不能违拗,袁承天本不想在宫中多所停留,然则又不能公然违抗太旨的口偷,也只有勉为其难。
恭慈太后待袁承天在宫中执事太监的导引下去宫中别院走出慈宁宫,见皇帝也要走,偏悄悄地让他留下。嘉庆皇帝知遁皇额娘必有话说,便停步留下来。恭慈太后屏退左右宫女,见四下再无外人便让皇帝坐下,说道:“皇儿你看这袁少侠如何?”嘉庆皇帝不知恭慈太后意有何指?恭慈太后道:“皇上你要知道非我族人,其心必异!这也是先皇不重用汉人官员的原因所在,因为他们内心之中还是有反清复明的想法,虽然是极少数,然而却不可以等闲视之!虽然一经发现便予捕杀,然而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以咱们要除恶务尽,要知道他可是袁门少主——门下有三十万之众弟子,且又遍布于清国南七北六一十三省之中,可以说是危害极大!他们袁门的宗旨不就是标榜他们汉人反清复明,又说着什么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国’这可是岂有此理之事,竟然视我等为蛮夷,你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