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人在秦时,未来可期 >  第122章 时光如白驹过隙

第122章 时光如白驹过隙(1/5)

    第122章 时光如白驹过隙

    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嬴泽不知道。

    他只知道自己脑子一抽,花了十余年的时间,掌控了军权,安定了边疆,改革了军制,打趴了六国。

    五十万联军,毕其功于一役,赵魏楚三国再无力抗秦,齐韩燕选择摆烂,之前对于秦国诸将吸引最大的灭国之功,如今也不过尔尔。

    至于原因……当你打赢一个表面强大,实则虚弱不堪的人时,你或许会觉得有些胜之不武,但至少表面上,你打赢了一个强大的人。

    但,当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人很虚,已经被别人彻底打残,甚至病入膏肓之时,你再对他动手,即便打赢了,又能说明什么呢?

    所有人都知道原因,所有人都事先知道了结果,包括你自己,这种情况,你会对完成这件事有多大的期待?

    现在,灭国之功,就是这样一种,让秦国的将军潜意识里就有点看不上的东西了。

    谁不知道唯一有力量和秦国打一场的赵魏楚已经被嬴泽一战彻底废了?剩下的燕国,韩国,以及躺平摆烂的齐国,说实话,以秦军的战力去打他们,完全就是欺负人,没意思。

    另外,秦国与六国签订的各项条约也逐渐产生影响,最直观的便是,六国之间的摩擦,几乎消失了。

    而之前被秦国灭掉的赵魏楚五十万人,另一个价值也逐渐显现——平衡国力。

    当这赵魏楚三国一下子失去这五十万大军后,刚开始大家可能还没什么感觉,但是有秦国征兵条约的限制,这三国无法重新升级武装军备,时间一长,大家突然发现了一件神奇,却又极为合理的情况。

    那就是除了秦国之外的六国,战力水平都差不多了,或者说,之前是燕韩两国弱小,现在,大家都差不多了,倒不是燕韩两国变强了,而是,赵魏楚三国变得和他们一样弱了。

    当然,对于这种变化,大家的看法各有不同,比如,在燕丹的眼中,别国变弱了,和自家变强了,是没区别的。

    而在赵魏楚三国的国君看来,这就是天大的耻辱了,他们怎么就沦落到和燕韩两国一个水平了?!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楚国带头反抗秦国的和平条约,私自征兵,赵魏两国观望。

    嗯,就是观望,也没有然后了。

    因为楚国的征兵告示刚刚发出,秦国便派出上将军王翦,率领二十万大军,开赴楚国旧都,同时,嬴泽发出疑问。

    楚国是想与秦国开战吗?

    若不是,为何征兵?若是,望楚王慎重考虑。

    勿忘,乱开战端者,天下共击之!

    三句话,引得其余五国接连响应,尤其是韩国,毕竟距离楚国最近,外加,他不赶紧表态,秦国在上党的十万大军就要往他这边来了。

    甚至,之前与楚国商量好的赵魏两国也选择了背刺,与韩国一起,质问楚国为何私自征兵。

    最后,楚国的征兵计划失败,不仅要向各国道歉,还赔付了秦国二十万大军开拔之资,并且,为确保楚国安危,秦国开赴郢都的二十万大军就不动了,就地屯兵。

    表面上是威慑楚国,但实际上是水稻种子培育已经完成,嬴泽正好要找个水土合适的地方种水稻,而秦国天干物燥的,不合适,原本是打算种在蜀地的,但是又考虑到运输问题,在通往蜀地的官道修建完成之前,还是不适合在蜀地大量种植,所以现在先在楚地把基础秧苗培育完成,然后准备过两年于蜀地大面积种植。

    另外,种在楚地的水稻也是一个引子,嬴泽很期待这种产量的水稻将会引来多少“心怀不轨之人”,而以那二十万大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