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时光如白驹过隙(2/5)
的保密性,这个消息至少也得过个三四年才传的出去,那个时候……也差不多了。最后就是学宫。
有纸张的传播使用,以及公输家终于完成的活字印刷,诸子百家过半都已经迁移到了秦国的境内,因为嬴泽提供印刷术的前提就是,把他们自家的典籍带到秦国的学宫,秦国至少得留个备份,以免各家保管不利,丢失典籍。
可是,典籍教义一直都是诸子百家的核心,直接交出来,还要被嬴泽留备份,导致大部分人望而却步。
而嬴泽也没勉强,毕竟现在时机未到,不好强制,等过几年就好,那个时候,要么乖乖拖家带口的进驻学宫,要么……你懂和平吗?
以上,大概就是嬴泽活了二十多年来改变的东西,原本这些东西的开展至少是十几年后的,但是,函谷关一战,不止大家没想到,嬴泽自己也没想到,原本他以为能留下一半都是运气好了,全灭这个结果……确实没想到。
由于阻力消失了,后续的计划也就纷纷提前,学宫,诸子百家,农事,开荒,修路,商业……
以及最后的……退休。
嬴泽始终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不会去做太多超过时代的事情,因为欲速则不达,而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业,他没必要去抢后人的事业。
差不多就行了。
至于,为什么不去争那个王位,原因有很多,嬴泽表露在外最多的是因为白起,但事实上并不是,或许当时他确实有恨,毕竟是让自己开开心心体验了一番童年的外公。
但后来,经历的多了,也就看开了,放下了。
那个时候,孝文王还在,若是嬴泽有意,还是那句话,他要就给他。
但嬴泽还是拒绝了。
他知道什么是自古无情帝王家,甚至已经感受过了,所以,他不会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卷入这种争斗。
或许有人会觉得他如今的权势容不得他退下去,甚至即便退下去,他的后人也会遭到后世皇帝的清扫。
可是,若他开了这个头,他的后人会不会彷效?觉得那个位置至高无上,然后不顾一切的去抢?父子相残?兄弟相杀?
至于什么儿孙自有儿孙福,百年前他的先辈也是这么想的,那个时候的他们,便是现在的他。
他不知道他的后人会是什么样的人,他能做到如今的事业,是他的本事,但他的后人呢?
当一个人的能力与他所拥有的权力以及他所处的地位不相符之时,德不配位,那个时候会发生什么?
他现在的权势,但凡换一个人来做,能有吕不韦的下场都是运气好了,但,他的后人不是他,嬴政的后人不是嬴政,他们叔侄可以相信对方,但不代表之后的人会是如此。
所以他不会去赌。
他会交出分散他手里的权力,着重修名,不在军政上修名,仅在教育,民生之上,他修学宫,也是出于私心。
只要他做的足够好,让天下之人感念他的恩德,那样,他的后人有他的声名护身,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圣人之泽呢?以他做的这么多事情,在这个世界,难道还不够格吗?
这便是他为后人想到的最为安稳的未来。
权力的顶峰向来都不是什么安全的地方,若是他的后人有那个本事,有那个心思,大可以自己去做。
至于能否做到,早已与他无关。
而现在,他在军政上的作为已经足够了,论功,全国上下无一人能与他并肩,论名,就连秦国的名都是他搞好的,论财,国商在他的名下……
他已经将能做的都做了,至于后世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