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祖龙赤蛇 >  第43章 易水以西

第43章 易水以西(2/3)

车作为依托,可以从很远的距离发动冲锋,也不会逼得太近,双方在一个相对宽松的战场上,进行着战术表演。

    太子丹每次都让代王嘉的赵将率军顶在前面,一支战斗力较强的燕军放在后面接应。因为他知道燕军的战斗力无法与秦军相比,哪怕是赵国人的秦军。每天作战下来,太子丹都将代军的缺额补足,伤员由燕人进行救治。几场战斗下来,所谓代军已经几乎全部是燕人,只是指挥官还是赵人。但这些燕人经过了战场的考验,已经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了。

    王翦也采取了与燕军相似的轮换战术,只不过轮换得更加彻底:头天在二线接应的军团,就是第二天一线作战的部队。一天的观摩,足以让观战的五大夫们生出许多想法,他们会在第二天试验自己的想法,检验新战术的效能。

    就是这一点细微的差别,决定了战争的胜负。一个月战斗下来,秦军个个得到实战的洗礼,变得更加成熟;而且作战一天能得到一个月的休息,体力也有充分的恢复时间——虽然粮食还是不足,不打仗时每天只有半食。相形之下,燕军能战之士一天天减少,马匹也开始供应不上,只能将劣马拉上战场凑数。

    当第二轮例行公事般的战事再度拉开时,秦军与燕军的战斗力差距开始变大。秦军敢于更加贴近燕军发起进攻,甚至有人敢于于戈头去钩击燕军的马蹄;他们的射击也更加准确——这主要不是因为射术的提高,而是心情更加安定的结果。

    燕军以更大的伤亡和更多的马匹损失结束了第二个月的较量。第二个月,他们的伤亡率从什一上升到什二甚至什三,也就是说,每场战斗下来,总有两三千人带伤。这样的战损比,让燕军难以承受。就算燕军有十万人,十天半个月就要伤亡三分之一。燕太子丹紧急要求蓟城补充兵力,并将伤员接到蓟城治疗。

    蓟城给他派来了五万人,并带走了五万伤员。能够在秦军的压迫之下坚持作战两个月,维持防线不退,燕王对自己太子的能力还是满意的。

    战事进入到第三个月,太子丹还是一如既往地将军队派往前线,与秦军厮杀。如果只是从战况上看,双方的战术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但事实上,王翦已经暗中叮嘱各大夫,要尽量杀伤对方的马匹,特别是对那些深入到阵地后方的车兵,要寻机斩下他们的马蹄,并为此进行了专门的训练。

    开始时,斩马蹄的行动取得的效果还不明显。但随着车兵越来越多地深入到秦军的后方,斩马蹄的成功率越来越高;而冲入敌军后方后,一匹马倒下,损失的就不只是一匹马,可能整个战车,包括三名甲士都会成为秦军的战俘。所以最后,燕军就算冲入秦军阵地,也不敢肆意从后方对步兵方阵采取积极行动,而是找空当跑回去。燕军失去了与秦军对抗的最有效手段。——本来,冲透秦军阵地,再回军杀向秦军身后,是车兵对付步兵的有效战法,秦军在这种打法下伤亡很大,在战车冲阵时,秦军除了闪躲别无良法。而燕军的每次冲阵都能杀伤对方数人乃至十余人。虽然秦军的伤亡远远少于燕军,但燕军倚仗的是战车,只要甲士无损失,损失多少步卒,在太子丹看来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秦军找到了应对甲士的方法,尽管每俘获一乘战车,自己都要承受数人的伤亡,但秦军拼命的打法,让那些甲士们也感到心惊;而甲士的损失也让太子丹感到肉疼。

    每次出战不过百乘战车,能够冲到敌军阵地后方的通常只有七八成,二三成会被秦军的弩箭所伤,半途而废。现在,杀透敌阵的战车却不敢继续与敌接战,只能寻隙退回来,使秦军的伤亡大幅下降,战争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第三个月,燕军的伤亡已经过半。而且更令人头疼的是,现在剩下的只是些弱兵,强壮的士兵已经在此前的作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