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易水以西(1/3)
当燕军渡河展开反击时,王翦也急忙收拢兵力。燕军主力是车兵,行动迅速,王翦的一线部队仓促应战,迅速被打垮。王翦只好主动将部队撤出作战,重新回到呕夷水一线早就准备好的防线中。曲逆和武遂的包围被解除。呕夷水一带的防线经过数月修整,体系比较完备,燕军打到这里,被秦军的反击击退。燕军也知道利害,也开始加固自己的防线,而不是进攻秦军的防线。
王翦当然不能给燕军修筑防线的机会。他迅速组织力量,向燕军发起反击,拔除了燕军尚未完善的营栅。在遭遇燕军的二线增援部队后,秦军主动后撤。
此后的战斗变成了耐力比拼。燕军将自己的军营设在武遂一线,双方在曲逆一线反复争夺。
易水与呕夷水之间的区域纵深并不大,只有大约一百五十里,西边是太行山,东边是黄河,中间平原区域宽度只有不足一百里,部分地区略宽,部分地区由于沼泽的原因,还只有三五十里。就按最宽处一百里计算,有三万人就足以填满整个战场了。事实上,双方通常只派出一万人作战,一万人在后方接应。
在燕军中,代王嘉的部队是一支核心力量,他们由从邯郸逃出的赵氏公子率领,战斗力强悍,每一次出击几乎都由他们率领,都给秦军造成很大威胁。
车兵在这种平原旷野环境下,是一支极有威胁的力量,无论是机动性还是冲击力都堪称恐怖。为了减杀车兵的威力,每次作战前,秦军都要带上树枝、栅栏,使士兵在战车的冲击下,能够找到一片可以依托的掩蔽所。如果不行,就主动退往地形复杂,泥泞或崎岖的地方,也能摆脱对方的纠缠。
王翦的战术是尽量射击冲在前面的马匹。马匹目标大,四匹马射中一匹,战车就要停下来好长时间;而战车一旦停下来,就有可能成为围攻的目标。另外,避开战车,打击车后的步兵,也是一个被经常采用的战术。
总之,双方在这片不大的战场上,各自以实力进行拼杀。刚开始还有些奇思妙想,但随着战事的深入,这些巧妙的战术一一被对手找到化解之策,战斗依然靠实力说话。
每天的战况大致是这样。清晨,出击的部队吃过早餐,开始列队。他们经过大约半天的行军到达战场,双方相距十里,相互能够看见对方时开始转为战斗队形。
燕军一般是一百乘战车冲锋,每乘战车的后面都跟着一百名步兵。步兵通常置于战车的掩护之下。
秦军全都是步兵,包括四千弩兵和六千戟兵,他们通常相距十步,正面宽约两千人。
列好队后,双方以战斗队形向前开进。由于燕军是战车兵,一般燕军会主动启动战车发起冲锋。秦军发现燕军发起战车冲锋后,通常会停下来,向燕军射击。燕军一百乘战车一般两乘为一组,相互配合着冲过来,进入射程范围内后,车左也开始射箭。
通常在秦军射出三至五箭时,燕军就会冲到近前。如果燕军战车的速度较快,势头很猛,秦军通常避向两侧,放这乘战车冲过去,而弩手会向失去了战车保护的燕军步兵射击,直到步兵也冲到阵前,双方展开白刃格斗。
事实上,真正发生白刃格斗的情况不多。通常,当燕军步兵失去战车保护,遭遇秦军弩兵攻击后,会主动后撤;而车兵在冲到秦军阵地后方后,也会以相对主动的战术动作,撤回己方阵地。双方重新整队后,再战一场。
一般而言,经过这么两到三次交战,太阳就该偏西了。于是双方鸣金收兵,带着各自的伤员回去。由于各自的后方还有一支接应的生力军,所以双方也都没有追击的欲望。
作为秦军而言,他们利在远距离射击,所以通常不会逼得太近。作为燕军而言,他们有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