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5章(2/3)
关节置换了。但如今,早期就能发现问题!
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这一疾病后续病人的命运了。
……
风波还在持续。
不过临医这边却已经恢复了平静。
许秋一如往常,照旧坐诊、查房、做手术。
偶尔也会开一两个会。
到他这个位置,其他的院士基本上都是会议应接不暇,根本找不到一丁点空余的时间。
今天某个委员开会。
明天哪个协会需要院士去拍板。
后天又有什么机构挂牌成立需要院士出面……
但,这些对许秋来说都根本不存在。
他向来不搭理无关紧要的事情。
也对所谓的人情世故并不感冒。
因而,事实上能牵绊住他的事情几乎没有。
甭管什么委员,就是大夏卫健委主任委员来了,撞上了许秋的手术也得吃闭门羹!
而这,也让许秋能够将所有的精力放在手术和科研上面。
真正纯粹地作为一名医生、一个学者。
事实上,能做到这一点的极少。
爬得越高,受到的限制反而越多。
比如一个普通的小医生。
即便有编制,去任何地方都很自由,即便是出国,打个申请也就行了。
没编制的话就更加无拘无束了,甚至都可以随时跳槽……
但,随着身份的提高,就完全不一样了。
到了主任医师,已经是省内重点关注的珍稀资源。
省内会想尽办法留住主任医师,防止高端人才外流。
而再往上,杰青、三大奖得主,以及最终的院士……
到最后这一层,已经是全国都关注了。
而也因此,很多院士往往身不由己。
即便是许秋的老师镗院士,纵然是元老,很多时候也不得不去参加一些繁琐的会议。
但许秋却是唯一的特例。
他本就是因为极强的技术和不可思议的科研能力走到这一步。
因而,他将这一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除开与技术和科研有关的,一概不搭理。
一以贯之。
于是直到如今,许秋依旧能让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重要的医学事业上。
也是在这个时候,多发性硬化新药的研发,也在迅速推进着。
有了新加入的林根生的帮助,许秋各种想法的实现速度也就更快了,这也进一步加快了新药的推进。
……
凌晨二点钟。
研究所内,林根生依旧在流式细胞仪前分析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脑脊液样本。
这是他加入许秋团队后的工作之一,也是他最擅长的领域。
“还没睡?”
这时,一个人影出现在门口。
林根生抬头望去。
正是自己的老友张教授。
“你怎么来了?”
林根生看了眼,没怎么搭理,就继续埋头苦干了。
张教授耸耸肩,道:“巡视的保安大叔说你在偷偷加班,我就来看看了……在你来之前,咱这基本上没有这么拼的。”
他们的工作,基本上时间很自由。
而且,有许院士把关,他们熬不熬夜对总进度的推进没有太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