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江湖与彼岸 >  中国现代诗歌江湖与诗友们的轶事趣闻(上)

中国现代诗歌江湖与诗友们的轶事趣闻(上)(12/15)

宿未睡,在他家和他的妻子一起等到天亮。见面的一瞬,稔熟的我们突然有点陌生和恍惚。但来不及长谈和深谈,因为随之我就离开故乡,一头扎进了商海。虽然其后我们在不同的地方,也见过多次面,但物是人非,已经没有当时的心境了。而我的心里一直想读到他关于那次旅行的诗文——未曾想一转眼竟是在约十年后的大连读到他远在南方美城珠海写就的这本旅行文集《走来走去》。

    这本文集,我终于没有失望。我看到了现实中和我以前无法看到的宋词。那必是宋词一生中情感、思想、体能和文字最闪耀、最透彻、最顶峰的一段,从此他将难望其背,成为他超越过去的一座里程碑,更是他超越未来的一条源源不息的形而上之河……”(节选自宋词《走来走去》序“极限”)

    “1986年那次深圳车祸和春城之行后,我从之前的诗歌活动和“超现实主义恋爱”中抽离出来,开始平心静气地写我的“体验诗”和“第三代诗评”。同时还和一同发起“体验诗”派的战友宋辞成为同事,臭味相投每天混在一起相互砥砺。写下了一批我个人比较满意的“体验诗”并和宋辞联手出了油印诗集《体验诗选》和铅印诗集《没有门的世界》。”(节选自本书《小城春秋、三教九流》

    “每天晚上,我和我太太都做好一桌饭菜,把宋词夫妇还有其他都是移民的楼上楼下邻居喊过来喝酒,一直喝到半夜,天天就过着这种流水席般的生活。节假日也是这帮近邻一块上到楼顶的平台上摆上长条桌,每家带二道拿手菜,全国八大菜系差不多都能凑齐。

    望着不远处的大海,把酒临风,举杯对月。兴致所来,我和老宋还会即席朗诵自己的原创诗歌,犹如散仙一般的日子啊一一迄今为止对我来讲最开心最平静的生活就是在珠海这段时光。”(节选自本书《小隐珠海、江湖无处不在》)

    杨川庆:《取暖》2013年4月24日

    作者:杨川庆诗人,时任黑龙江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曾任黑龙江省绥化市纪委书记和政协**)

    “诗人朱凌波从北京来哈尔滨,诗人、生活报社社长包临轩在百年老店塔道斯西餐厅安排小聚。

    朱凌波、包临轩和我是在大学时代就开始联系的朋友,因诗结缘,三十年来,我们一直保持着友谊。塔道斯西餐厅的氛围让人怀旧,老朋友相聚,欢快的笑声一直不断。在笑声中,我们与远方的友人通话,与在上海的苏历铭通话,与在北京的杨锦通话,与在珠海的宋词通话;在笑声中,我们聊起一些难忘的往事。我们还按照26年前一张合影的站序,在西餐厅的火炉前留影。当我们站到火炉前的时候,朱凌波说:靠火炉取暖,靠友情取暖。

    靠友情取暖,我说起自己在鸡西工作的时候,外出在牡丹江转车,朱凌波在火车站前小饭馆安排吃饭的情景,二十多年过去了,非常怀恋小饭馆的味道;靠友情取暖,我说起自己在鸡西工作的时候,来哈尔滨出差,包临轩在他工作的一所成人学校安排住宿,二十多年过去了,非常怀恋校园寝室的朴素温馨……

    朱凌波和包临轩为我们这次相聚写了诗。凌波写道:“在哈尔滨中央大街的寒风中/聆听俄罗斯高加索浓郁的音乐/背靠古老神秘的壁炉/挽着友情的臂膀取暖。”临轩写道:“诗的琴弦  抖落一身尘埃/今夜再度拨响/并且穿透餐厅高高的棚顶/掠过街上鳞次栉比的商业橱窗/在铜马车雕像/欲挣脱凝固的狂飙突进中/长鬃般狂野飞扬/冰封雪舞的沉沉暗夜/就这样/接通了远方。”

    人生中,我们会靠阳光、火炉、暖气、空调取暖,但也要靠友情取暖。”(节选自本书《冰城,东方小巴黎,谍战之城》)

    李占刚:我与占刚兄同在长春上大学,他是东北师大与郭力家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