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村五道口精神家园万圣书园及圆明园废墟(2/5)
隔代老友吃农家铁锅炖鱼,探讨商业不动产教育的互联网化和互联网金融化问题,也算一种土洋结合、线下线下结合。2015.3.29. 和一群八O后清华精英-精致利己主义者在某著名湘菜苍绳馆喝酒谈跨界合作……
2016.10.27. 亚太学院---前清华大学第一届(2016年)商业不动产总裁班的几位老学员在北京小聚---十年如一日啊!
2019.3.8. 十年咖啡、百年清华、庚子赔款、变相重现。
2020.9.2. 感谢业内好友家英总发起,疫情之后第一次小规模的圈子聚会一一以清华大学EMA为背景主体的企业界人士畅谈交流。
北京大学
“苏历铭:那个年代诗坛上既写诗又写评论的人不多,你是其中的一个。我记得你和包临轩联袂写过一篇文章《疲惫的追踪》,是批评谢冕先生的,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你会写这样一篇文章,那个年代谢冕是新诗潮的引领者,是中国现代诗的理论家,为什么要朝他开刀?
朱凌波:这是很偶然的事件,去北京出差除了看你之外,当时北大一个五四文学社,张华锋是当时的社长。之前我见到西川,印象很深的是,他请我吃了一份西式的西红柿拌饭。旅居瑞典的诗人李笠那天也在北大,当时我希望张华锋和李笠引见我去拜访谢冕,其实见谢冕,某种程度上比当年见老徐还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正像你说的他是朦胧诗的推手,对现代诗不遗余力的支持。但是去他家里拜访的时候,交流发现其实他对朦胧诗有一定了解,但对我们后来的这些年轻诗人,即所谓第三代诗人的生活方式、诗歌语言特点等等并不是有很深入的了解。说句不客气的话,好像他想维持自己教父的地位,不得不收集这群人的信息、作品、想法,再去写相关的评论。我觉得他已经过气了,已经抓不住现代诗的真实脉络,不真正了解第三代诗人,尽管他的愿望是良好的,他想保护、鼓励甚至宣传这群人,但我认为他已经远离了我们,所以当时就产生批评他的这种想法。我找到包临轩,我们俩共同完成那篇文章。文章发表后,据说反响很大,很多人包括你也觉得谢冕对我们这代诗人是真心的好,这么鼓励我们,现在就开始批评他,有些过分了,听说他的一些研究生很愤怒,想找到我,揍我一顿。”(节选自本书“第96章:最后一个年代一一关于诗与生命的对谈(上))。
2014.1.14. 今天在北大书店买的“闲书”、为春节长假做准备……昨读胡适传、今到北大转,重温和凭吊北大文化与五四精神……
2014.9.19. 这就是网络红人号称北大教授周恒甫所黑的北大梦桃源酒家……
2015.3.21. 春节期间拜读了李光耀先生的“新加坡的双语之路”,对英语之优势大为认同。尤其近几年工作上与说英语的老外及香港人接触较多、特别女儿出国留学后,近期乃至远期赴美加频率增加,被逼之下更感英语之痛!遂今日突发奇想顿下决心找一会说中文的老外或华人老外学英语,以便能应付日常之需、解决生存生活之语言之尴……
寻师之后、顺路转到黄昏中的北大校园,一是忆起高考时最先报的就是北大;二是想到五四和八九都发源于未名湖畔;三是联系今年新春伊始谋划的关于大学生的果冻计划。心有灵犀、顺势来接接地气和青春之火……
2017.11.7. 今天冬至,应中国著名管理专家、北大纵横创始人王璞先生之邀参加他的家宴并与他的圈层朋友欢聚。酒后交流和探讨下双方合作的可能与方式。
2019.5.26. 细雨霏霏中,踏察“北大红楼”与“蔡元培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