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大海:旅顺旅大/连、北方香港,蓝城(1/12)
1983年大三暑假,我与大学同寝同学一同来大连旅游,这是我第1次见到大海,胸怀期待和澎拜!但自己并没有写下一首诗,而是想起了普希金的那首《致大海》此次来连,是由大连同学张海涛全面接待,他既是我大学时的同窗好友,1992年我创办尚州企业发展总公司和1995年成立中国金历深圳公司大连公司,他都是我的合伙人。
此次来大连,到了星海公园,看海浪一浪高过一浪的拍打沙滩和岸,游人如织似鱼…….同时还去了旅顺海滨小城,这座近现为代海内外兵家必争之地的军港。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它洋气和干净。很多日式及俄式建筑,尤其日本统治近50年的留下的遗风旧韵。我非常喜欢这种小城,也为我之后来大连娶了一位旅顺的太太埋下了伏笔。太太的妈妈是本埠人,但他爸爸是上海人,所以我戏称太太是旅顺上海人。
此次来大连还给我留下了一个长久的后遗症,就是当时由于车进站时换车头使我对这个城市转向了,一直到我1990年,第2次来大连很久都没有转过来。
此次来大连,还埋下了另外一个伏笔,就是我1990年,背井离乡,弃文从商。就是到了大连。第2次到大连,完成了我人生的三大转折,第一是从一位文人变成了商人。第二是从一个自由主义者和个人主义者甚至独身主义者,最后娶妻生女,落叶生根,过上了正常的幸福的家庭生活。
1996年和1998年我两次赴深圳,短暂工作和生活,1999年,又到珠海栖居一年。2000年北上帝都20年。虽然这20年,我离开了大连,但由于太太和女儿一直在大连生活和学习,直到2013年女儿漂洋过海留学之前我几乎每个月都会1~2次回大连探亲。直至20年后的新冠疫情我淡出江湖,逃离帝都,重归大连定居。大连成了我名副其实的生活的第二故乡,也许直至终老。
大连的由来及历史演变:
东晋时期,名“马石津”。隋唐时期,谓“都里镇”。元朝时期,称“狮子口”。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马云、叶旺两将军率军队从山东蓬莱乘船跨海在此登陆收复辽东,因海上旅途一帆风顺,遂将狮子口改名旅顺口,沿用至今。清光绪六年(1880年),清政府在此兴办北洋水师,建军港、修炮台、筑船坞、扎营盘,旅顺口成为军事要塞,旅顺军港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五大军港之一。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一年(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旅顺被日军攻占。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3月27日,沙俄以干涉还辽有功,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规定沙俄租借军港旅顺口、商港大连湾25年,同年5月7日,再次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旅大租地续约》。光绪三十年(1904年)2月8日,日军偷袭旅顺口,日俄战争爆发,日军夺取旅顺口军港。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22日,根据雅尔塔协定,苏联红军进驻旅顺,旅顺港由苏联使用。同年11月25日,旅顺市政府成立。1950年,成立旅大市后,旅顺市为旅大市辖市。1955年5月24日,苏联将旅顺市归还给中国,旅顺市后来和大连县合并,并称为旅大市,旅顺市属于旅大市。1960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旅顺市建制,建立旅大市旅顺口区。1981年,大连划市旅顺划区,旅顺自此成为大连市的一个区。
在本书中我始终称大连为蓝城,是因为太太的朋友、作家胡小胡出版了一部写大连的长篇小说《蓝城》。
旅顺:中国最大的小城、百年名城
方言
旅顺口区方言属于胶辽官话—登连片—大岫小片,被称为吸收了日语、俄语、英语等外来语的“海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