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8章 纷至沓来(4k)(1/4)
“那肯定,一下子都累在一年的话,部里恐怕发奖都要发不起了。”总工轻笑起来,嘴上说着发不起,脸上的笑容却是无比的耀眼。发不起是不可能的,不过集中在一起,会涉及到整个系统的人事和职称安排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是有点麻烦。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主要还是考虑到工作需要时间,太快了也不是什么好事,还是要把事情做扎实才好。
特别是这两个课题,都是那种可以全行业推广的大课题,而且对行业影响深远,不催、不赶,充分尊重科学规律,自然落地是最好的。
说实话,在十七机部看来,有高振东在,这件事情已经不怎么科学了,除了他之外,还是科学一点好,速度已经够快,收获已经够多。
对于十七机部总工来说,今天其实就没他啥事儿,他就是来感受一下其他部委的情绪的,这种感觉好极了,而且他也习惯了,从DJS-59开始就是这样,这么几年了从来没变过。
他其实很想给高振东说,你的位置可能要动一动,至少上头已经同意了,只是时间不确定。但是这个事情不小,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级别的人事安排,已经够得上保密级别了,想想还是忍住了,只是忍得非常辛苦。
会议开到最后,高振东还是说了几句,尽了尽地主之谊,而且是以非常实在的方式:“考虑到今天参会的领导专家,各方同志,对于这种新型器件都有一定的需求,所以在开会之前,我们三分厂的半导体实验室这条试验线马力全开,尽全力生产了一批EP-64芯片,EP-6404和EP-6432都有,供同志们前期研究使用。也请同志们在使用过程中,多多提意见。当然,这个意见我们是不听的,那是1274厂的同志们的事情,我们就偷懒了。”
同志们都笑了起来,高委员还真诙谐!
高振东这一手,就好像几十年后手机什么的开发布会,参会媒体大多能收到一台测评装一样。
这让同志们开心不已,他们很清楚,这一批芯片过后,想要再拿到EP-64系列的片子,那就得等1274厂的同志投产成功才行了。
让三分厂的实验线继续给你生产?想什么呢?多大脸呐。
不用想都知道,人三分厂的半导体试验室接下来肯定是要配合高总工,承担更重要的研究任务的,哪儿有那功夫给你生产。
可以说,这一批芯片,应该是在1274厂正式投产之前,唯一的一批了。
这特殊待遇,让参会的同志们喜笑颜开,来得值!仅仅是带回这批芯片,就能让他们在同志们面前脸上有光。别看这里还有部委总工,可是总工也是有手下的同志要照顾的,他们下面的同志也需要新元件开展工作,而且他们很清楚,这东西他们也没法叫三分厂给他们生产,哪怕是十七机部这边都不见得能轻易办到。
迅哥儿说得好:三轧厂的分厂,与别处的分厂是不同的。
高振东:也不至于,大漠那边要的话,要多少我生产多少,直到1274投产为止。
——
《激光》漂洋过海的速度并不太快,这毕竟是一份来自落后国家的期刊,就算在行业内地位再重要,也不见得有人对这种偏向理论的期刊感兴趣到要动用空运的地步,除了白熊和花旗有这手笔,其他国家大抵是不成的。
而这两家里面,又只有白熊有这个条件,但是白熊对于激光在通信上的应用嘛,暂时只能说是如有。
所以现在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局面:拿得到的还没反应过来,能反应过来的还没拿到,毕竟花旗佬和这边没有直接的渠道,得等港岛、约翰牛、高卢鸡这些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