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章 辽宁,则天下宁(2/6)
没人能够忽视官厂匠人的力量。“戚帅此言甚是有道理,甚是有道理!”朱翊钧眼前一亮,坐直了身子,对着冯保说道:“快去文渊阁请先生来。”
朱翊钧让张居正把把关,有好用的人才,自然要多询问,制定政策时的每一分郑重,都会让政策更加顺利的执行。
张居正很快就来了,冯保把奏对的全过程说于张居正听。
张居正听到皇帝要军管京师,略显感慨,他对弟子很了解,顺天府百一这几个字,都快成了皇帝的心病了,所以做决策,才会显得有些急切。
其实以皇帝陛下对京营的控制力而言,紧急情况下这么做,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张居正曾经设想过戚继光造反,大将军和皇帝火并的画面,那个画面简直没法看。
因为皇帝只要往城门口一站,就没有锐卒会对皇帝陛下动手。
陛下是一个从不克扣军饷、喜欢找理由发赏银、对军兵极好、每天操阅军马、逢年过节都会去看望军属、太子扶忠烈灵柩从天津州回京安葬的君王。
当然上报天子下救黔首的京营锐卒,完全值得这份礼遇。
五代十国,谁的拳头大谁当皇帝的混乱时代,那个年代的军兵,都没有得到过如此的礼遇和尊重,那个时候的军兵,不过是争权夺利的工具罢了。
五代十国,哪位天子,愿意让太子扶普通军兵的灵柩回京安葬?
文斗和武斗,都是斗,对国朝元气损害的恶劣性质,完全相同,没什么区别,武斗看起来更加惨烈一些,但是文斗,江山社稷要付出的代价也很重。
皇帝陛下是个活生生的人,对顺天府百一这件事,有点急眼了,要军管,要掀桌子,在万历年间是可以有效运行的。
可是万历之后呢,大明朝这日子过不过了?大明难道要向着暴力完全失控滑落不成?还是如同陛下从未公布的第四卷一样,直接消灭帝制?
生产力没有达到某种界限之前,消灭帝制绝非一个好的选择,陛下写完第四卷,都不肯公布,陛下也知道完全不是时候。
戚继光的不认同,是为了长治久安考虑,戚继光本人和皇帝关系非常好,戚继光也是皇帝的武道老师,也是帝师,但下一任的总兵是李如松,李如松和皇帝关系就没有这么亲密了。
戚继光现在答应,下一任总兵李如松,怕是只能,自刎归天。
张居正听到了皇帝说计穷时候,也产生了一种无力感,他其实也没办法。
当匠人两个字出现的时候,张居正眼前一亮,而后越来越亮,他猛的站了起来,焦急的在御书房内走了三圈,才赶忙俯首说道:“陛下,臣失态了。”
“陛下,通了,一切都通了!”
“先生坐坐坐。”朱翊钧示意张居正先坐下,不要急着表达自己的态度,孔夫子说要三思而后行,显然张居正才经过了一思,现在他的想法还不是很成熟。
而且这个时候的张居正看起来有些激动,在情绪激动时候坐下的决策,很容易犯下重大错误。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汉武帝打赢匈奴,彻底奠定了中原王朝的根本基业,不是靠的愤怒,而是长远的谋划。
朱翊钧能主持万历维新,不是靠着满腔激情,也不是靠自己,而是大明国朝万万百姓的齐心协力,万夫一力,才有了今日之局面。
张居正坐定后,思索了足足一刻钟,又喝了一盏茶,才开口说道:“陛下,没有哪个进士,金榜题名时,就想着自己要做个贪官污吏,千军万马闯独木桥,为的是治国平天下,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