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王崇古破内阁通天路,申时行怒斥翰(2/6)
查出来,这东交民巷监狱收监的三百多名算盘好手,帮了大忙。这费庆祥胆子小,后悔椅一坐,素衣御史还没开始问,他就自己倒豆子一样交代的一清二楚,费庆祥不敢抗拒调查、转移证据、捏造事实、推脱替罪羔羊,把事情一五一十的交代,连缇骑都没掌握的情况,费庆祥也交代了。
费庆祥怕,怕他自己步了王建的后尘,在他看来,王建的死,是凌云翼这位新东家要换大掌柜,一朝天子一朝臣,费庆祥就怕自己交待慢了,被这杀性很重的凌云翼给杀了。
再加上那容城知县对抗调查的恶劣后果,费庆祥想用老实交代换取一个宽大处理,果不其然,他争取到了圣上的宽宥,给了他条还算不错的活路。
“这是新做好的羽绒内胆,请陛下过目。”新任工部尚书曾同亨将新做好的渡渡鸟、大鹅羽绒内胆呈送到了御前,保暖性极好,比棉服要强很多。
羽绒内胆夹袄,算是从皇室专用贡品,向民间普及了,而普及的办法,就是羽绒官厂。
新内胆,采用了每平方寸经线纬线数超过了180根的高密度织法,再选用小号针封口,有效解决了跑绒问题。
限制羽绒广泛使用的条件,还是筛选绒毛和绒毛产量,渡渡鸟、大鹅的数量都太少了些,现在这些问题,都在慢慢解决。
朱翊钧有时候也感慨,这育苗和大型牲畜育种,要是能和渡渡鸟、大鹅、蛋鸡、肉鸡一样简单就好了。
家禽的育种比牲畜要简单很多很多,因为家禽产的蛋多,牲畜一年产的崽太少了,蛋鸡现在一年能产150多枚蛋,而且还在快速增加。
本来,费庆祥没被查处,他会入工部以营缮清吏司郎中的身份,督办羽绒厂,现在工部只能另找人选。
工部有点恼火,太耽误事了。
朱翊钧仔细看了这羽绒内胆,和曾同亨聊了很久,前工部尚书汪道昆以病致仕,曾同亨作为从吏部左侍郎升转,皇帝详细询问了羽绒内胆、夹袄的产量、具体官厂营造进度、官厂招工人数、官舍学堂营造等等问题。
曾同亨这次入通和宫,显然是做了充足的准备,回答了陛下询问的所有问题。
朱翊钧又和曾同亨聊了下毛呢产业,曾同亨对答如流,大明的毛呢主要还是手织毛呢为主,当然不是纯手工,就是以人力为主的手动机械,比如提花机、平面机等等。
乡野之间主要以纯木质人力机械为主,有少部分的铁木合制,而且多为旧式,费时费力不出工;而城里的人力机械,多为新式,主要是铁木合制,有部分纯以铁制。
只有永定毛呢厂用上了机械工坊,生产效率极高,一台升平九号,等于三百个织工,绝非夸张言语。
对于全机械工坊,曾同亨的态度和冯保的一致,有条件上就一定要上,节省出来的工时,用以减轻工坊匠人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
曾同亨的想法很好,但结果往往和想法南辕北辙。
“朕和文成公详细讨论过这个问题,大司空刚刚履职,多办一点时间,就清楚为何文成公对机械工坊如此谨慎了。”朱翊钧颇有些感慨,曾同亨和当初王崇古一样的激进,相信机械可以解救世人疾苦。
作为工党,认为技术进步,更多的工作可以由一个人完成,那么匠人会随着技术进步而越来越轻松。
理论上成立,但现实中,往往并非如此,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这一理论的实现。
生产技术进步、迭代和生产关系的进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技术进步和落地、生产关系进步的过程中,匠人总是在反复的、间接性的遭受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