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996章 失败是日常,成功才是偶然

第996章 失败是日常,成功才是偶然(2/6)

缙绅会因为担忧政策扩大,和皇帝离心离德,而陕甘绥也陷于民乱的泥潭,皇帝的统治根基会彻底动摇。

    只要均田、均富贵类似的政策,大规模发动,要么不做,要么就席卷整个大明,而陛下这么多年,似乎都在为这些事儿做准备。

    甚至说,在陛下心里,对大明亡不亡,都不是特别在意,陛下所求,不过是中国不亡、文明不灭。

    王国光能够清楚的感受到皇帝陛下坚定的意志,直面问题的勇气、一往无前的毅力、打算玉石俱焚的决绝。

    “陛下,臣老了,老糊涂了。”王国光收回了自己那本奏疏,戚继光迁民疏里远迁的问题,恐怕不是戚继光不知道。

    戚继光不懂,帮戚继光写奏疏的张居正还能不懂?

    张居正、戚继光和皇帝的目的完全一致,大不了就军管均田!

    朱翊钧和王国光聊了很久,才离开了王国光的府邸,真的要说,王国光的奏疏,凌云翼的意见,才是绝对理性的考虑,既维护国朝存续,又保证民乱不扩大到腹地,是理性选择。

    皇帝和戚继光所想、所做,更加决绝罢了,连大明朝廷都可以作为代价。

    “上报天子,下救黔首,从来不是一句空话。”王国光坐在自己的躺椅上,看着面前的朴树,思虑了很久,彻底理解了皇帝陛下这么做的底气。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军魂不灭,对于大明而言,就没有什么坎儿是过不去的。

    王国光靠在躺椅上,用一只脚晃着躺椅,优哉游哉,他现在心情极好,颇为轻松,如果这个军魂能一直存续下去,不敢说其他,至少能够保住大明内部一直安定。

    能安居乐业,有太平日子可以过,街头巷尾、茶摊树下,对国事指指点点,对百姓而言,就是最美好的时光。

    作出抉择,就是做出选择,自己还是万民,陛下又一次选择了万民,而不是自己,一如驰道,一如丁亥学制。

    朱翊钧回到了通和宫御书房内,反思了万历十九年八月的政策,发现了两件事。

    大明制度的不稳定性;天变带来的困扰,比想象的更难。

    叶向高所问,其实是在说大明制度的不稳定。

    文华殿廷议共决的制度,有太多的巧合,才能保持稳定,环环相扣,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制度,就像多米骨牌崩塌一样,很容易就全面崩盘了。

    就比如现在,张居正致仕,皇帝和首辅之间,不再亲密无间,这个制度,看起来就无法有效运行了。

    这个问题,朱翊钧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增加公议制度的稳定性。

    朱翊钧认为,文华殿廷议要比张居正、叶向高他们认为的更加稳固,而非想象中的那么脆弱,一碰就碎。

    因为文华殿廷议,是大明在长期实践中诞生的制度,看起来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其实拥有一定的必然,根据朱翊钧的经验而言,经过了实践检验的制度,往往拥有更加强大的韧性。

    文华殿廷议会随着关键人物的离开产生剧烈的变动,这种变动也是适应,自修正,去适应改变、适应新环境,不会和张居正、叶向高设想的那样,彻底瓦解。

    这第二件事,自然是天变。

    天变,水旱不调,朝廷应该更加慎重的对待,朝廷有些低估了天变可能的危害,王国光想到的壮士断腕,不是危言耸听。

    粮力不足、略有欠缺的陕甘绥,会因为天变的缘故变成高度欠缺粮力,如何解决,就需要朝廷慎之又慎了。

    “陛下,德王殿下求见。”一个小黄门走了进来,俯首说道。

    “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