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办成了就行(2/4)
在国事繁重不能常来探望外祖母,孙媳也来的少,还请您老人家见谅。”常蓝氏温和的说道,“我心里头都有数,你们都忙。看着你们如今的样子,我心里也高兴。不来瞧我才好,我就是想要瞧瞧你们,好去跟你们爹娘说一声。”
不要说朱允熥了,就算是徐妙锦一时间也都是心情复杂。
说到底就是常蓝氏只有一个亲生的女儿,那就是朱允熥的母亲。而常茂三兄弟则是庶出,哪怕常蓝氏视如己出,那也不是亲生的儿子。
这么些年,常蓝氏怎么可能不去想她的女儿呢。现在看到女儿的骨血成为了皇帝,自然也非常开心。
陪着虚弱的常蓝氏说了会儿话,朱允熥和徐妙锦看起来也只能做这些事情了。
不管朱允熥愿不愿意承认,常蓝氏的身体状况就是越来越糟糕了,即使贵为王侯将相,这也是没办法避免生老病死这样的自然规律。
虽然心里不是滋味,可是朱允熥在离开开平王府之后还要重新打起精神,接下来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最主要的大事是位于太仓港的船队出发了,这是一个规模无比庞大的队伍。
士兵两万六千人,官员八百,百户级别的武官四百人,再有两大侯爵等率军,配以医官等两百人、礼部使臣五人。
这支庞大的船队有大船四十条,就这么从太仓港出发,他们开启了第二次远洋航行。
这一次船队出发就是名正言顺了,就是带着使臣、货物,这一次就是为了联络海外的番国,除了要外交之外,也需要开始通商。
朱允熥还是比较欣慰的,毕竟第一次船队出海就是靠着他坑蒙拐骗的,是从老朱那里要来水师兵马,让常升等勋贵配合着演戏。
让勋贵出钱出力准备货物,打着剿倭寇的旗号出海,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似是而非的,甚至有那么一点上不得台面。
但是这一次显然就不一样了,满朝文武都知道这个船队的情况,江南地区不少百姓也都知道这件事情。
甚至是在福建泉州等地也有人知道这些,毕竟朝廷征召了不少此前出海过的水手或者海商等等,这都是朝廷在办的正事,而不是在小打小闹了。
对于朱允熥来说,这肯定是有成就感的一个事情了,他成功的再次改变了很多的事情,也算是将原本紧闭的大门给推开了一道缝隙了。
以后的历史到底会朝着什么样的走向发展,朱允熥现在甚至都有些不敢保证了,因为他确实改变了很多的事情。
船队现在出海了,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事,另一个大事就是承康皇帝率领文武百官一直到了江边。
太上皇朱元璋看着庞大的船队,笑着对朱文垚说道,“看看,咱们现在要过江了。”
朱文垚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一直在宫里的他是‘没见识’的,以前觉得新奇的一些东西,现在再看看好像根本就是不值一提。
老朱就颇为自豪的说道,“咱第一回过江的时候,那会儿渔船、小船一大堆,还要防着鞑子的大船和炮、箭,现在咱们乘大船,将士们护卫着咱!”
朱文垚不耐烦的伸手推开老朱的脸,出身的看着江面上的大船,这对于小小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震撼。
看着朱文垚如此模样,老朱还是非常开心的,是该带着孩子出来见识一下,让孩子知道天下之大、要他知道外头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世道。
朱允熥就笑着对老朱说道,“祖父,我可不跟着过江了,一会儿我就准备回宫了。”
“你要是跟着过江,咱立马收拾你。”老朱就笑着说道,“这就行了,要不是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