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827章亲爹没有祖爷爷亲

第827章亲爹没有祖爷爷亲(2/3)

摊丁入亩,彻底掀翻封建社会人头税的大山。

    毕竟国策这事儿,从来不是立竿见影的快餐,得像老火煲汤般慢慢熬。

    就说全国鼓励私学这事儿吧,如今随着大明经济冒热气,私学那叫一个红火。

    朱小宝可没让朝廷插手管控,反倒像是撒了把鱼饵。

    嘿!

    这可让士绅商贾们瞅准了捞金的机会。

    他心里有本明白账。

    单靠官学想让教育遍地开花,好比拿小木桶去舀大海的水,必须得让私学也来凑凑热闹才行。

    等这些私塾发展得差不多了,朝廷再出手梳理规整,既能让富户们赚得盆满钵满,又能给赋闲在家的秀才们添份生计。

    不过现实挺扎心,底层百姓想送娃读书,还得掏些腰包。

    没办法啊,就眼下朝廷的家底,哪能让家家户户都免费上学?

    一来教书先生不够用,二来但凡中了举人以上的读书人,谁肯屈就去当孩子王?

    所以大多是穷秀才们在操持私塾,他们也要吃饭穿衣,这些识文断字的主儿,正好能把基础学问传给娃娃们。

    说来也神奇,这私学一放开,市场就跟长了眼睛似的,自己琢磨出了定价的门道。

    你争我抢拉学生的当口,学费自然就降到老百姓能接受的份上了。

    教育这事儿,还得靠时间慢慢煨,三五年都算快的。

    总之啊,洪武二十七年这大半年,朝廷都在忙着定方向、划重点。

    眼瞅着秋九月到了,东南的汤鼎递上来一份攻岛策划方案书,那叫一个细致入微!

    哪儿该炸、谁该抓、哪些人得严惩,十几页纸写得明明白白!

    这可是妥妥的最高机密啊!

    知道的人,自然是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

    朱小宝听了杨靖的主意,故意把东南国门松开些,让倭寇可劲儿在沿海折腾。

    不过他给汤鼎划了条红线。

    钱被抢了算事儿,可不能让老百姓遭太多罪,这算是给杨靖的计策打了个补丁。

    现在东南那叫一个乱,都察院的言官们天天跟炮仗似的弹劾倭寇,可朱小宝觉得还不够,得让民间舆论和番邦议论也跟着烧起来,他还在等一个最佳火候。

    此时,何广义那边也传来了消息,说张霞南下到了河南。

    这丫头神出鬼没的,朱小宝挠破头也猜不透她葫芦里卖的啥药。

    好在内阁和司礼监如今运转得跟精巧的钟表似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根本不用朱小宝操心,他只管把大明这艘大船的航向舵稳当。

    九月底,秋收也进入了尾声。

    朱小宝回到东宫,瞧见九个月大的小家伙正被老爷子架在脖子上疯玩,一老一小的笑声跟铃铛似的在院子里晃荡。

    他走过去想接过娃,哪知道小家伙立马扯开嗓子嚎,直到朱元璋把他接过去,才破涕为笑。

    朱小宝瞅着这场景直犯嘀咕。

    合着亲爹还没祖爷爷香?

    老爷子得意得直朝他挤眼睛,那意思像是在说。

    你看,娃不跟你亲吧!

    等把小家伙交给丫鬟,老爷子在石桌边坐下,热得满头大汗。

    朱小宝赶紧递上凉茶,老爷子边喝边问。

    “今日得闲了?”

    “嗯。”

    朱小宝刚点头应了声,就冷不防被老爷子拽着往后院跑去。

    “快跟咱走!”

    “后院的稻子该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