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约定,岂不是真的要辞官(1/3)
“田大人到!”只听有人高呼一声后,院内便来了几名儒生打扮的人。
徐妙锦身旁的女子热心介绍道。
“今日能听到史馆修撰田大人讲史,这可是我们的荣幸呐!”
年关已至,百官都已休沐,朱小宝当然也不会约束他们。
宣讲历史文化,这是也是朱小宝喜闻乐见的事。
相较于女子无才便是德,他倒是希望天下无论男女老幼,都能读书、知礼、明是非。
等人都坐定,史馆修撰田斌清了清嗓子开讲。
“今天,咱便从赵匡胤黄袍加身讲起……”
“辽太后南下,宋真宗亲自督战,促成檀渊之盟,给汉人换了百年太平!”
朱小宝正听得入神,突然就皱起了眉头。
这话怎么听着不对劲?
他忍不住开口打断。
“这段宋史是你修的?”
“明明是段屈辱史,怎么让你说成了光荣事迹?”
“宋真宗当时明明想南逃,你是不知道,还是故意漏掉了?”
田斌正讲得唾沫横飞,突然被怼得一懵,脸上有点挂不住。
“阁下有何高见?”
朱小宝冷笑一声,正想好好掰扯掰扯,就见徐妙锦在旁边拽了拽他的手。
毕竟这是人家的场子,这么直接怼好像有点不给面子。
不过看着田斌那副我没错的样子,朱小宝心里暗道。
看来这粉饰历史的毛病,是得好好治治了!
雪还在下,院内的气氛却有点微妙。
朱小宝看着眼前这群热衷于粉饰历史的文人,突然觉得比起地震救灾,给大明的文化界纠纠错,恐怕更需要费点心思!
朱小宝深知史料编修关乎百年基业。
身居高位后,更在意史笔是否能经得起千年评说。
正因如此,他才对田斌今日的讲解格外上心。
此人既是翰林院修史官,言行便代表着大明文统,稍有偏差便会在民间以讹传讹,这岂是对华夏史料负责的态度?
面对朱小宝的质疑,田斌却面露不耐。
“本官兼修国史多年,怎会不知宋真宗南逃之事?”
他本就因讲解被打断而不快,语气里带着几分傲慢。
“修史需多方考证才是!”
朱小宝挣开徐妙锦轻拉的手,声调陡然严肃。
“身为国史编修,若对史料敷衍塞责,日后文献传承出现谬误,你扪心自问,可对得住青史?”
田斌握着书卷的手指,忽然微微收紧,却突然笑道。
“我拿着朝廷那些微薄的俸禄,能做好分内事就行!”
“想当年我大唐,能兼修国史那可是光宗耀祖的美差,哪像现在……”
话头一转,开始数落民间史料。
“全是国史的盗版复印本,假消息比街头算命的还离谱!”
“就说那焚书坑儒吧,老百姓传了几百年都以为秦始皇活埋儒生,可国史明明白白写着坑的是方士!”
见田斌这般,朱小宝冷声道。
“田大人,您刚才说宋真宗在檀渊之盟时压根没打算逃跑?”
这话一出,满场儒生集体瞪眼。
毕竟在传统认知里,宋真宗那可是御驾亲征的英雄人设。
田斌脸色一沉。
“你这小子懂什么?我翰林院编的史料还能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