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北疆立刻老实了(2/2)
句。“好个心狠手辣的小子!”
两个月后,北疆总算是消停了。
那些地方官们如今乖得像猫咪,再也不敢跟朝廷唱反调。
朱小宝推行的滋生人口,永不加赋政策,把北疆五地的人头税死死钉在了框架里。
当然,这不是取消丁税,而是给税收戴上了紧箍咒。
但朱小宝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盯上的是把人头税全并到田赋里,彻底掀翻两税法这口千年老锅。
打从隋唐开始,咱们老祖宗就被这两税折腾着,特别是丁税徭役那叫一个复杂,地方官们变着法儿加税派役,把老百姓坑得够呛。
可要是把人头税揉进田赋里,田赋是死的,地方官就算长了三头六臂也没法在人头上做手脚,这不就跟解开了老百姓身上的枷锁一样?
到时候生产力蹭蹭往上涨,新生人口也得劲儿生!
要说这思路谁先提的?
还得是张居正张大人。
后来清朝人吹上天的摊丁入亩,说白了就是捡人家剩下的主意,真该给张居正立个生祠才对。
这两个月朱小宝也没闲着,钦点了一批翰林新丁。
这群刚入官场的小年轻在翰林院修史学习,跟小学生似的乖乖待了俩月。
这天一大早,翰林编修黄淮和修撰王恕就跟考试前似的,在谨身殿外搓着手等召见。
等了老半天,郑和才出来把他俩领进去。
就见朱小宝坐在龙椅旁边,头也不抬地批着奏折。
两人赶紧跪下。
“给皇孙殿下请安,千岁千千岁!”
朱小宝放下朱砂笔,上下打量着他俩。
这两位可都是将来要进内阁,搞出永乐盛世的主儿。
“起来吧。”
朱小宝开口。
“在翰林院待了这么久,有啥想法?”
这哪是问话,分明是考验!
俩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论年纪比朱小宝还大几岁,可往这儿一站,被朱小宝身上那股子上位者的气势压得跟霜打的茄子似的,嘴唇都在打颤。
还是黄淮先憋出了话来,可他一开口就结巴的不行。
“启……启奏殿下,臣觉得翰林院得改改了。”
朱小宝来了兴致。
“哦?怎么改?”
“眼下翰林院在册三十八个人,天天就知道修史,好多老学究把这儿当养老院了。”
“您看户部工部忙得脚不沾地,翰林院却闲得数蚂蚁,这不是浪费人才嘛!”
黄淮越说越顺,接着又道。
“臣琢磨着,宋朝就是吃了‘三冗’的亏,咱得学聪明点,翰林院该多找点活儿干,像起草奏折、给陛下讲课、陪太子读书,啥都能掺和掺和。”
朱小宝听得直点头,冲郑和一使眼色。
“记下来,发给吏部,就按黄编修说的办!”
黄淮当场就懵了,没想到朱小宝这么干脆,一激动就喊。
“皇太孙贤明!真是我大明之福啊!”
“打住打住!”
朱小宝摆了摆手。
“我要的是干实事的,不是来听彩虹屁的,你们拿着朝廷俸禄,得对得起这份差事,别整天抱着书本逛青楼,更别学那些溜须拍马的。”
“是是是,臣惶恐。”
黄淮赶紧低头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