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陛下还有什么是你不懂的?(1/2)
北城新城项目轰轰烈烈地筹办起来。半年后的某个下午,白卿宁带着群臣微服出巡,体察民情,她特意带群臣去了北城。
大家都被北城热火朝天的场面给震撼住了。
北城除了没什么家底的小官会住在这里,其他人都住南城、西城,对于他们来说,北城那都是穷人与贱籍们居住的地方,破败,臭。
可如今仅仅是半年,这一处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依然多,虽是在施工,但不再是污水横流,街边也没有满地的垃圾。
更让人惊讶的是那些人的精神状态。
北城人是没有精神的,可如今他们看到的,人人脸上都淌着汗,但也人人满脸笑容!
有人上前去了解了一下,才知道北城的工地里工钱虽没有多高,但出粮准时,还包中午一餐,若是哪个工人家里有状况,项目部还会派人去家里了解慰问,如果真的确定家中有困难,还会得到一笔项目部的专项基金来过渡!
“说是参照陛下在各地开设的扶贫基金的套路,有了这项扶持,工人们没有了后顾之忧,便更加卖力地干活,项目进展得更是顺利……另外就是,这半年附近商户交上来的赋税,是去年北城的全年之和!”
只是建几座房子,就能让赋税增加这么多,许多人都想不明白,但脑子灵活的已经开始激动了。
只是小小一个北城工程就能增加这么多的赋税,若是许多个城同时改造呢?
脑子灵活的是指导户部的江侍郎。
江侍郎立即请示白卿宁,是否能让别的城效仿北城,看看能不能产生北城效应。
江侍郎提出在离长安五百里的兴城效仿北城。
兴城很闭塞,贫瘠,自建郡以来,它就一直是全大虞最难收赋税的地方,倒不是说兴城百姓不愿意交赋税,实在是交无可交,也不是他们不够勤快,实在是土地太瘦,种不出粮食来,百姓们为了能活,纷纷卖身进富户家做奴才。
但兴城所谓的富户也只是比寻常百姓多几间屋子的人家,勉强能用得起几个仆人,再多就没办法了。
所以更多的兴城人得背井离乡,去别的地方找活路。
如今兴城十村九空,这样一个没人没地没粮的地方,如果能产生北城效应,那说明其他地方也肯定可以效仿,到时候,满大虞都是一座又一座的新城,朝廷收到了赋税,国库有钱了,百姓住进了新房子,又赚到了工钱,岂不是两全其美?
白卿宁道:“可以是可以,但朝廷一定要做好监督与指导,地方官不能为了政绩强行拆除民居,补偿更不能低于百姓的正常生活水平,六部各抽一人,朕也挑选一人组成监督组,监督组一定要担起自己的责任,若被朕知道有人披着人皮不干人事,朕问罪其九族!”
其他人嘶了一声,江侍郎则是乐不开支。
只有心里有鬼的人才害怕被问罪,心中无愧之人,只想多做些实事好事!
了解过兴城的具体情况,又参考了兴城的地图,白卿宁熬了几个大夜,给兴城做了城市规划与发展路径。
规划书在内阁讨论了几天,最后因地制宜,做了个更适合兴城的规划。
将规划书下发后,当即便有人牵头组建起了项目组,不过半个月项目组便出发去兴城了。
经过两三个月的测量、百姓安置等工作,兴城也开始建设了。
还有几天就过年了,过了年便是春耕,四月便是男子科举,五月便是女子科举,其中春耕是这三件事里最急的。
这个时代北边种麦,南方种稻,大虞还是只种一季,春耕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