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明:家父朱元璋,我当逍遥王不过分吧? >  第269章  龙虎山

第269章  龙虎山(3/4)

紧锁的眉头与坚定的眼神。

    朱标作为太子,没少翻读朱樉上次上奏的折子。自是深知国家赋税对于王朝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性,而商税,这个一直以来在大明税收体系中未被充分挖掘的宝藏,成了这些朱家掌权人的目光聚焦之处。

    更何况,此番朱樉遇刺,不乏这些被利益蒙蔽双眼的商人的手笔。

    清算,才刚刚开始。

    在大明王朝的金銮殿内,晨光透过殿门与窗棂,洒在金砖铺就的地面上,映照着满朝文武。

    朱樉身着蟒袍,神色坚毅,强先朱标出列,向高坐龙椅的朱元璋行礼后,高声奏道:

    “父皇,儿臣以为,当下我朝之商税,实有变革之必要。如今我大明国力渐盛,商业繁茂,然商税之征,却仍循旧制,未能与商业之兴相匹配。此情形之下,诸多商人大行其道,富可敌国,却未能为国家贡献与之相称之财富。”

    “儿臣以为,应加重商税征收。一则,可充盈国库,为国家之建设、军备之扩充、民生之改善提供雄厚财力;二则,亦可规范商业秩序,促使商人合理经营。如今边疆战事时有,百姓赋税繁重,若能借商税改革,使国库充裕,他日或可减免农税,减轻天下百姓之负担,如此则天下幸甚,大明幸甚!”

    朱樉话音刚落,殿中一片哗然。

    只见一位年迈的大臣,身着绯袍,颤颤巍巍地出列,向朱元璋躬身行礼后,大声反驳道:

    “陛下,万万不可!我朝以农为本,商业乃末业。重征商税,无疑是与民争利,扰乱市场。商贾经营本就不易,如此一来,必使商业凋零,物价飞涨,最终受苦的还是天下百姓。再者,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更改,陛下切不可因一时之利,而坏了祖宗定下的规矩啊!”

    紧接着,又有几位大臣随声附和,纷纷表示反对重征商税。

    朱樉神色冷峻,目光扫过那几位反对的大臣,再次向朱元璋拱手,直言道:

    “父皇,儿臣所言绝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之举。儿臣近日查获确凿证据,朝中竟有人收受商人贿赂,只为帮其打通商路,谋取暴利。”

    “不知,各位大人,可有何指教啊?”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死寂。

    众人的目光,有的震惊,有的惶恐,有的则在暗暗揣测。朱元璋面色阴沉,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群臣,殿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很快,在朱元璋强力推行,以及朱樉的威胁下,朱标站出来主持此次新政。

    ···

    一些被别有用心之人煽动的百姓,在应天城的街头巷尾闹事,抗议加重商税。

    他们关闭着麾下的商行,跪在皇宫前,高呼着口号,声称商税加重会让物价飞涨,声称吴王无道,百姓蒙难。

    一时间,也没少吸引蒙骗诸多百姓,聚集在此。

    朱樉当然明白,这些百姓只是被误导了,若想让改革顺利推行,必须得让他们改革的好处。

    故而,没少派锦衣卫佯装百姓,四处奔波宣扬,甚至放出了话,若是商税征收不错,日后肯定能减轻农税,甚至取消也不是不行~

    同时,锦衣卫也在暗中调查那些煽动者的身份,一旦查明,便毫不留情地抄家灭族,公布他们这些商人每年的盈利等等。

    一时间,应天城内人头滚滚,那些企图破坏大明这台机器的脑袋,被一一搬家。

    随着朱樉一系列举措的推行,改革的阻力逐渐被削弱。终于,商税改革的政令得以初步通过。

    很快,一季度的商税征收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朱樉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