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秦王之死(3/4)
毕竟。如果是遇刺身亡,传出去于秦国的尊严太过损坏。而且,此事涉及郎中令吕不韦、卫尉杨端和,若是因为护驾不利就将两人贬为庶人甚至车裂而死,朝堂势必大‘乱’。吕不韦可是华阳夫人倚重的人,是太子子楚的先生。卫尉杨端和则在军中威望甚重,就算要治两人的罪,也不能是现在。这注定了秦王只能是“暴毙”而死,只有这样,才能将事情的影响降到最低,让太子子楚没有太大压力继位。否则,子楚继位后就顶着捉拿行刺秦王幕后真凶的要事,此事不解决,何谈立威?!要知道,敢行刺秦王,有能力行刺秦王的,必然是其他国家的势力。这其中,最大的可能就是韩国。韩国可以利用秦王之死祸‘乱’秦国,这样一来,至少在一年的守丧期内,秦国不论是为了稳定民心还是为了服丧,都不宜动刀兵。韩国就有大把的时间来应对这次诸国合纵。甚至于,有希望令秦国畏惧,不敢答应合纵。
当然,楚国、赵国也有做这件事的可能。秦王对合纵之事犹豫不决,肯定让各国不满。各国派出刺客行刺秦王,栽赃嫁祸给韩国,可以让秦、韩两国的关系迅速‘交’恶。秦国大怒之下,很有可能会坚定合纵的立场
但本着尽早合纵,早日对抗韩国的目的,诸国就算派出刺客,也完全不必要诛杀秦王,也不必要在武器上涂毒。现在这种行径让秦国在短时间内不能动刀兵,反而不利于合纵。所以,诸国之中,尤其是赵国、楚国,指使刺客的可能虽有,但却不及韩国。
至于将军杜蟜,更不大可能行刺秦王。虽然在现场的表现着实懦弱了点,但如果将军杜蟜真的有心行刺,必然会尽量不在现场,而是要坐镇晋阳。这样,在事成之后,将军杜蟜第一时间发兵攻占晋阳,将秦王之死嫁祸给华阳夫人、太子等人,然后扶立公子嘉为秦王才是正常的节奏。
但嬴则更清楚,总要有人对秦王的“暴毙”负责。秦王这么一死,秦国主事的人就变成了华阳夫人。就凭借杜蟜曾经对太子之位怀有野心,在朝堂上有自己一派的力量,就凭借杜蟜的无能,没有保护好秦王,就凭借杜蟜知道秦王“暴毙”的真相。他也不可能活着回到晋阳!这就是政治博弈牺牲的一方的下场!如果真的是将军杜蟜行刺,如果将军杜蟜控制住了晋阳,将军杜蟜一样不会对华阳夫人和太子子楚报以同情的。
所以。丞相嬴则毫不犹豫地说道:“暗中调查王上遇刺之事不宜宣张,以臣之见。不如等时局稳定之后,宣称王上‘暴毙’,这‘时疫’来的太过迅猛,如将军杜蟜等人也是不治身亡。”
嬴则三言两语间就宣布了杜蟜的命运,事关重大,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不止杜蟜,许多知道秦王之死的寻常士卒都要为秦王殉葬。无论他们多么拼命救援秦王,都不足以赎回他们的罪过。这就是血淋淋的事实。
“如此甚好!这些日子,就有劳丞相和阳泉君一道,辅助太子掌控晋阳!太子,像丞相这样的肱骨大臣,你可要多多倚重啊!”华阳夫人漫不经心地说道。
“儿臣省得!”太子恭恭敬敬地回道。
“谢王后,谢太子!”嬴则知道,用不了多久,这两个人的称呼就要变了。秦国将迎来新的王,只是前途是光明还是黑暗,就不得而知了!自己只能尽心辅佐。却无法左右秦国的命运!时也命也!
当天夜里,阳泉君携带虎符和秦王的王旨抵达原本属于将军杜蟜的军营,少了将军杜蟜这个主心骨。没有人敢阻止阳泉君入营。这个时代,也没有人敢挑战王权。心思机敏的人更是揣测到,将军杜蟜一定在秦王面前失势。除了少数质疑阳泉君是矫诏的军官,大多数跟随将军杜蟜的军官选择了接受。对于前者,阳泉君的解决方式简单粗暴,那就是斩杀。对于后者,阳泉君也没有怜悯,用自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