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零一章 相互推卸(3/3)
官,且应该对这些年剥夺其铨选资格做出道歉、补偿。”不少人纷纷颔首,对这个说法予以认同。
所谓“疑罪从无”,既然未给郭孝恪定罪,那么便应视其为无罪;既然郭孝恪无罪,郭家子弟自然拥有铨选、授官之资格。
所以归根结底,郭孝恪到底有没有罪?
李承乾看向房俊:“太尉统管天下兵事,不知对郭孝恪战死西域有何看法?”
房俊似乎从睡梦之中醒来,揉了揉脸,道:“陛下明鉴,郭孝恪战死之时,是由尚书左仆射、英国公总掌兵事,想来对当时情况了如指掌,更能做出清晰明了之判断。”
刘洎:“……”
我以为自己已经最能推卸责任了,孰料房二居然比他更胜一筹!
整件事之起因便是房俊给自家连襟谋官,结果现在却将事情一并推到李勣头上?
虽然事关郭孝恪之功过论断李勣必然站出来,但主动站出来与被动背责任却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不管是谁来背这件事,不要牵涉到他就好。
遂附和道:“太尉之言有理,此事应询问英公,英公之意见足以决定郭孝恪之性质。”
面对这两个油滑之徒,李勣无可奈何,只得起身,道:“郭孝恪虽然兵败西域、丧师辱国,但原因在于当时西域之复杂情况,突厥横亘其中、左右挑拨,又派出精骑暗中偷袭……郭孝恪之败,非战之罪也,当认定其殉国。”
一众大臣冷眼旁观。
“殉国”这个词听上去很是高档,但其间之差距却甚大,其褒贬、功过在于胜或败。
其战胜之,“殉国”乃无上荣光。
其战败之,纵使“殉国”亦视为耻辱,“虽死犹罪”实乃寻常,“殉国”也不能遮掩其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