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天唐锦绣 >  第两千八八章 国相长史

第两千八八章 国相长史(2/3)


    长孙润原本有些紧张,唯恐遭受刁难,此刻却长吁一口气,整个人放松下来。

    果然如长孙淹所言那般,长孙家几辈子积攒下来的人脉并未随风消散,只是困厄之时趋利避害都躲避起来,如今禁锢放开、打压不再,那些人脉很快便会回来。

    毕竟若是比起底蕴,放眼朝堂又有几家比得上长孙氏?

    “五姓七望”固然源远流长,但如今朝堂之上执掌权柄的根本没几家……

    待长孙润入座,令狐修已让书吏奉上茶水,这才问道:“家中决定这次由你出仕么?”

    他岂是更想问问长孙家到底走了何等门路,可以让陛下回心转意、既往不咎?

    但此等秘辛想必长孙润不会透露,只能等着后续或有消息传出……

    长孙润恭敬道:“正是如此。”

    令狐修己欣然:“当初赵国公在世之时,便听闻很是赞誉家中十二郎,如今看来,确是温润君子、才具不凡。”

    “在下惶恐。”

    “此长孙家难逢之机遇,十二郎该当锐意进取、志气昂扬,切不可妄自菲薄……”顿了一顿,令狐修己命书吏去往吏部郎中处取来今次封国授官之铨选名册。

    吏部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下统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

    三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亲自选授,五品以上者由宰相提名呈报皇帝御批,吏部听制授官;而六品以下者由吏部根据其身材、资历、才能、功劳、德行、言辞、书判诸方面的优劣予以“注批”,并报请门下省审复后授职。

    当下封国授官便是走的“注批”程序。

    不过由于此次封国受援与正常选授官员不同,且吏部尚书李孝恭地位尊崇、威望厚重,只需吏部选定人员、提请“注批”,门下侍中基本不可能予以驳回……

    令狐修己指了指送来的厚厚名册,道:“看见没有?这次封国授官几乎搅动了整个朝堂,所有人都想方设法往里头钻,你家若非陛下口谕,断无可能参与其中。”

    长孙润连声称是:“此番得陛下之宽宥,阖家上下感激涕零,也请令狐兄长多多关照,长孙氏没齿难忘。”

    令狐修己欣然颔首:“咱们两家同为关陇一脉,自当守望相助、彼此提携,定为你寻一个好官职。”

    虽然被李孝恭、杜正仪坑了一回,接了一个烫手山芋很容易办错事,可事已至此,更要卖给长孙家一个大大的人情。

    “实不相瞒,当下各处封国疆域未定、国主未定,只记录了铨选官员之名册,一切尚在未知之数……但你我关系不同,我便私下告知于你,魏王殿下前往倭国已经定下,你若愿意去往倭国,我可将你名字录入名册直接‘注批’,官职则定为……”

    令狐修己考虑一下,道:“……定为长史如何?”

    如今政事堂已经定下封国官制,除去国主之外,会由皇帝指派一位“国相”统领封国军政事务,“国相”之副手为“丞”,协助处理政务,另有署官为“长史”,主管文书、行政事务。

    “长史”之权势、地位,在封国之内不低于前十。

    对于长孙润的年纪、出身来说,已经算是“高配”……

    长孙润不是没见识的,知道此等官职之重要,得之不易,忙感激道:“多谢兄长关照,此等情谊,长孙家上下不敢或忘!”

    他知道自己没什么分量,人家根本不在乎他感恩与否,所以时时刻刻将长孙家挂在嘴上,人情由长孙家来领受,他日还上这份人情自然也由长孙家来偿还,而不是他长孙润。

    “孺子可教也!”

    令狐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