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重要情报(1/3)
明初,蒙古各部那时还远在鄂尔多斯高原和阴山的以北,明朝最初的防线也在大小黑河(呼市地区)以北。明正统(1436∽1449年)之后,蒙古军大举南下,占据土默川平原,明朝防线也大踏步向内收缩。当时的大同镇防区西起丫角山(县境口子上村)东至阳和(阳高县)全长640多里,是“川原平衍,无山设险”,易攻难守之地,因此,明朝从一开始就对大同防区非常重视,先后设置了十个卫所(城)加强防御。十卫分别是镇虏卫、天成卫、阳和卫、高山卫、大同左卫、大同右卫、威远卫、平虏卫、云川卫和玉林卫。此时可没有清水河这个地名,如果硬要追溯的话,就是叫做五眼井堡的地方,所以说清水河只是一个泛称,也就是说五眼井堡所管边墙自大同镇平鲁卫丫角墩起至水泉南海子止,周长三十六里。设防守一员,兵二百零二名,后添兵六百零二名,马匹十二匹。
五眼井堡是一座砖石结构的方城,和其他堡一样,兵员全都驻守堡内。而清水河拥有明长城155公里,敌台243 座,马面253座,烽火台108个,小型城堡5座。
百年后随着上游流向河套内的许多河道淤塞,此地的黄河水流增大在老牛灣形成了一个大湾,黃河化身一灣恬靜碧水,宛如玉帶般鑲嵌於奇峰峽谷間。明長城在此與其相逢,這是長城與黃河在內蒙古境內的第一次擁抱。老牛灣贏得“天下黃河第一灣”之称,
在五眼井堡边上有一个叫做口子上的地方,只因长城上筑有驻军城堡,重要的关险、隘口、城墙、敌楼均为砖石砌筑,大部分坐落在高山绝顶之上。
在长城脚下的一个通道口,所以叫做口子上,居住着几十户窑洞人家百十口人,别看多是兵户人家,在这小小的口子上村中,汇集了朝廷锦衣卫,鞑靼的密探还有章子俊“议事办事处调查部”属下的药材铺子。当然还有各路人马大佬的私探,这些私探有大同总兵的,有西路总制的,墩堡守备的,都不是一般人家。可谓是古代的一个情报交接之地, 鞑靼的各种情报从这里送入京城,京城的各种情报从这里送往察哈尔汗帐,目前还多了一个章子俊“议事办事处调查部”,当然所有人都不说破,各自收集对自己有用的情报,时日久之后,自然出现了相互情报交换和买卖,这种情报很细密,连明军驻守堡内的人员年龄都清清楚楚,敌台内及马面上有多少弓箭一清二楚。相反鞑靼在察哈尔,土默特部余下的云中,沙岭等地驻兵也翻了个底朝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情报的范围也随之扩大,达延汗的哪一个儿子又娶了一位妻子等等,在明朝时期,蒙古王子的婚姻制度与汉族的“一夫一妻多妾制”有所不同。蒙古王子可以娶多个妻子,这种多妻制度在蒙古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例如,三娘子一生先后嫁给了祖孙四人,所以说古代蒙古人在婚姻关系上,以一夫多妻制度是最大的不同。每一个男人,能供养多少妻子,就可以娶多少妻子个人有一百个妻子,另有人有五十个,还有人有十个人多些,另一个少些。当然,能够占有许多妻子的人只能是贵族首领。即使如此,在许多妻子中,必有一个是长妻,她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于其他的妻子们,其他妻子们则相当于汉人中的妾。父亲死后,儿子可以收娶除生母以外的其他父亲的妻、妾作为自己的妻子;兄死,弟也可以收嫂为妻。实际上妻子们被看成本家族内的财产。
这样的情报很有用,可以看成是部落之间的联姻关系,从而推算出属于那一部落的人。又比如那一位首领每日吃什么,吃多少也是情报,从而可以推算出首领的身体状况。像这一次四子阿尔苏博罗特还没有发兵,从结集兵力起南下清水河时,口子上的众多“情报专员”第一时间就获悉了。
章子俊在整个河套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