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青云台 >  第二零五章

第二零五章(2/5)

,温阡对柏杨山的地貌、气候知甚深,所以旁的匠人觉察不出的端倪,他能从图纸上看出来。

    青唯问:“太傅大人,洗襟台的台塌,是因为一而再、再而三的改建吗?”

    老太傅却摇了摇头,他对青唯说话时,语气异常温和,“小姑娘,洗襟台最后,是按照你父亲画的图纸建造的,你父亲这样一筑匠,怎么可能出错呢?”

    他说着,苦笑一声,“是问题当真出在图纸,那就好了……”

    “温阡到了柏杨山,洗襟台开始按部就班地修建,昭化十三年春,老臣也把各地提交的名录章鹤书草拟的名额合并,呈递到御前。因为登台的人选半数是寒子弟,朝廷上自家不满。正因为此,那段时日,老臣不断遭到族大员的参奏攻讦。好在先帝相信老臣,翰林文士支持老臣,章鹤书帮忙暗中斡旋,风波很快平息了,但老臣还是不可避免地病了。

    “人老了,总会病么,遵太医医嘱静养便是,然而是年五月,发生了一桩意外……”

    这时,张远岫哑声问:“是……哥哥回京了?”

    那是张远岫张正清见的最后一面,他一直记得清楚。

    张正清本来小昭王一样,在柏杨山督建洗襟台,听闻老太傅急病,星夜兼程赶回上京。然而回京的第日,他竟老太傅大吵一架。

    “忆襟那孩子,一直尊师重道,对老臣从来恭敬加,忘尘彼时不解他兄长为何老臣争吵,老臣他解释,说忆襟是恼我不曾照顾好身子,其实不是,忆襟他……是看到了老臣柜阁里的一封信函。

    “信函,是章鹤书写给老臣的,老臣还没来得及烧……”

    -

    张正清握着信函,一脸愠进了正屋,他竭力压着怒火,对榻前伺候的张远岫说:“岫弟,你出去,我话单独对先生说。”

    张远岫不疑他,把碗搁在小几上,掩上了扉。

    张正清随后将信函扔在地上,“这是什么?先生竟然拿拜祭先烈的名额做交易?!”

    -

    “……忆襟的指责没错,即便老臣是为了帮助被流放的士子,可这是老臣的私心,如何能拿来做交易呢?忆襟得知此事,已经不止是失望了,而是忧愤难平。他说,白衣洗襟无暇,如何能够沾染尘埃?他还说,故人已逝……”

    “故人已逝,前人志今人承。”张远岫闭上眼,缓缓念道。

    那是他兄长离京前,最后叮嘱他的话,带着一点决绝的意味。以至于在他兄长彻底离开后,在无数难眠的夜中,这些语反复浮响在他耳边,直到铭刻心间。

    “故人已逝,前人志今人承,岫弟,你记得,洗襟无垢,志亦弥坚。洗襟台是干净的,是为投江的士子而建的,不允许哪怕一丁点的玷污。”

    ……

    老太傅继续说道:“那次忆襟在家中待了两日,就回了陵川。这回他路上走得很慢,他到柏杨山的时候,已经快七月了……”

    -

    柏杨山的雨水自暮春就开始落,温阡怕排水问题,中途喊过几次停工,为防耽误工期,最后都作罢了,嘱咐劳工们加紧时间挖排水渠。

    七月前后,柏杨山连续数日暴雨如注,温阡愈发忧心忡忡。

    其实真论起来,洗襟台的选址并不好,它建在山腰,正面是直接受风的,为防修造的时候出事故,温阡让人在背山的一面斜着支了一根巨木木桩,温阡说,楼台快建好了,再拆除这根木桩。

    七月初,洗襟台快建好了,然而温阡望着连日不休的雨,决定到七月初九早上再拆木桩,随后叮嘱工匠们日夜不休地挖渠排洪。

    -

    “可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