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7章 我们要有自己的种子(4/6)
恒温库,零下八十度的那种,能存百万份种质资源。我让人查了,孟山都的全球基因库藏着五十八万份野生作物种子,咱们得超过他们。”正说着,远处扬起一阵尘土。几辆越野车停在工地边,下来一群穿着工装的人,为首的是个皮肤黝黑的汉子,正是军垦城农科所的老所长。
“叶雨泽!你这小子,搞这么大动静怎么不早说?”
老所长上来就捶了他一拳,眼里却满是热乎气:
“所里的年轻人听说你们要搞种子研发,连夜写了申请,二十七个硕士,八个博士,全想过来!”
叶雨泽乐了:“老所长,您这是把家底都给我了?”
“家底算什么?”
老所长指着身后的年轻人,“这些娃都是军垦三代,从小在地里刨食长大,知道种子金贵。孟山都去年断了咱们的甜菜种,多少农户哭着去所里求种子,你以为我不知道?”
他忽然压低声音,“我给你带了个宝贝。”
众人跟着老所长来到农科所的旧仓库,角落里堆着十几个木箱。
打开箱子,里面是层层包裹的布袋,袋上标着“1978年野生大豆”“1983年耐旱小麦”“1992年抗冻棉花”。
“这是我们几代人攒下的家底,三百多种野生作物种质,有些连孟山都都没有。”
老所长抚摸着布袋上的标签,声音发颤:
“当年我们去昆仑山科考,为了采一种野生麦种,差点摔进冰缝里。这些种子,比命金贵。”
叶雨泽蹲下身,轻轻解开一个布袋,里面的种子带着陈旧的草木香。
他忽然想起小时候,老战士们总在灯下挑选种子,说每粒种子里都藏着太阳的味道。
“老所长,这些种子,我们建个专门的博物馆存起来。”
他声音有些哽咽,“不光要存着,还要让它们活过来,长出新的庄稼。”
一个月后,军垦城的工地上已经竖起了塔吊。
艾伦·帕克带着团队从美国飞来,站在刚封顶的实验室前,看着工人们安装德国进口的基因测序仪,眼里满是惊叹。
“叶先生,这设备比孟山都总部的还先进。”
他指着一台银色的仪器,“这是最新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全球目前只有三台。”
“第四台下周从日本运过来。”
杨革勇递给他一杯热茶,“您的抗虫棉项目,试验田已经准备好了,土壤样本检测报告在您办公室。”
艾伦接过报告,忽然指着其中一项数据:“这里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偏高,需要改良。我建议先种一茬苜蓿,它能吸附重金属,还能固氮。”
周教授从旁边走过来,手里拿着份水稻基因图谱:
“艾伦博士,您看我这‘海稻8号’的线粒体基因,是不是可以试试表观修饰?”
两个不同肤色的科学家凑在一起,对着图纸讨论起来。阳光落在他们身上,中英文夹杂的术语在工地上空飘着,竟有种奇异的和谐。
叶雨泽看着这一幕,忽然对杨革勇说:
“老杨,你说咱们是不是疯了?三个月砸进去八十亿,连个响都没听见。”
杨革勇望着远处正在搭建的智能温室,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着光:
“当年你搞芯片,前三年烧了两百亿,不也没人看好?”
“种子这事儿,是给子孙后代积德。你看那些年轻人,每天在实验室待到半夜,饭都忘了吃,他们图什么?不就图将来咱们的农民,能种上自己的种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