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5章 双能一号(2/4)
了锅。《汽车周刊》的头条标题格外刺眼:“战士集团内讧?氢燃料车要革燃油车的命!”
配图里,“双能一号”和“沙漠之舟”并排停着,像两个蓄势待发的对手。
伊万看到报道时正在调试发动机,忍不住笑了:
“让他们说去。等牧民们开上‘双能车’,就知道谁在真干事。”
恰在此时,叶茂的治沙项目遇到了新难题。
新开发的万亩林地需要灌溉,铺设管道要穿过三十公里流沙区,重型机械根本进不去。
“得有能拉着管道在流沙上跑的车。”叶茂在电话里的声音带着焦虑。
叶雨泽立刻召集研发部:“给‘双能车’加个履带模块,承重十吨,还要能原地掉头。”
他转头对杨革勇说,“我捐两个亿,建个治沙设备生产基地,就造这种特种车。”
杨革勇掏出手机转账:“我再加一个亿,搞氢燃料发电机。治沙队晚上守林,总不能还点煤油灯。”
三个月后,履带式“双能工程车”开进了流沙区。
车头挂着管道卷盘,车身拖着光伏板组件,在沙地上碾出两道深深的辙印。
叶茂站在沙丘上看着,忽然对身边的人说:“这哪是车啊,是穿沙的船。”
治沙现场的好消息不断传来,战士集团的转型也渐入佳境。
西北五省的牧民开始排队订车,有个叫阿不都的老汉拿着卖羊肉的钱,非要买辆带冷藏箱的“双能车”:
“以前卖一只羊要亏两斤肉,现在能多赚两百块!”
部委的调研团来考察时,正赶上“双能车”在棉田作业。
车斗里的脱粒机嗡嗡作响,氢燃料电池排出的水流进田埂,滋润着刚出苗的棉花。
调研团的人摸着车身感叹:“这才是真正的绿色转型,不是把燃油车全砸了,而是让它变得更有用。”
伊万却没闲着。他带着团队在氢燃料纯度上再下功夫,把成本压低了40%。
有天深夜,他敲开叶雨泽的办公室:
“我想在军垦城建个加氢站,用光伏电制氢,每公斤比市场价便宜三块。”
叶雨泽指着窗外的治沙基地:“建!不仅要建加氢站,还要在每个治沙点设维修站。让牧民们知道,买了咱们的车,坏了有人修,没气了有地方加。”
资金很快到位。杨革勇把非洲油田的部分收益转了回来,叶雨泽则抵押了加州的两处房产。
叶茂听说后,拿着治沙合作社的章程找到他们:
“爸,杨叔,不如把钱投到合作社吧。牧民们参股买车,赚了钱还能分红。”
三人合计了三天,推出了“以车入股”计划。
牧民交一万块押金就能开走车,用赚来的钱分期还款,三年后车归个人,还能分到合作社的红利。
第一个报名的是阿不都,他开着“双能车”跑了半年,不仅还清了押金,还添了台打草机。
冬天来临前,“双能车”的销量突破了五千辆。
欧阳老爷子特意来祝贺,看着展厅里的车,忽然对叶雨泽说:
“我年轻时以为汽车是吞油的老虎,现在才明白,用对了地方,它能变成播绿的牛。”
那天晚上,伊万在研发部的黑板上画了张图:
左边是燃油车的改进路线,右边是氢燃料的升级计划,中间用箭头连在一起。
他对围着看的工程师们说:“这不是自己打自己,是左右手互相帮忙。”
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