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后记(1/2)
直到叶芸颖被带下去,楚羽蔷依旧没有缓过神来。情绪的大起大落,让她无比疲惫。
她揉了揉眉心,一阵无力。
下一瞬,苏天璟拥住了她,同样拥住了早已睡熟的亓亓。
楚羽蔷埋在他怀里,瓮声瓮气的,“结束了吗?”
苏天璟轻轻嗯了一声,“都结束了。”
“苏修尧那边,我会处理,保证让他余生都不可能出来兴风作浪。”
“叶芸颖谋害当今圣上,判处凌迟,明日行刑。”
“你要去看吗?”
楚羽蔷摇了摇头,“这是她咎由自取,若是当时没有亓亓给的信号,恐怕……”
想起这里,她仍旧有些后怕。
苏天璟看向她怀中的亓亓,眼神柔和下来。
“亓亓很聪明。”
“等他再长大些,应该就能像我一样保护他的娘亲了。”
楚羽蔷放松许多,笑了笑。
……
叶芸颖凌迟之刑被昭告天下,一来也是让她尝尝自己犯下的罪孽,二来也是为了警告暗中的那些人,不要动不该有的心思。
叶芸颖之所以能够悄无声息劫走亓亓和苏隐瑜,跟叶家以前的旧部脱不了干系。
查清楚后,苏天璟直接永绝后患,将叶家及一些世家大族的势力铲除得干干净净。
不仅如此,他更是肃清朝堂,彻查朝中每一个大臣。
六部整顿,朝臣严查,一时之间,京城风云变化。
谁都知道当今摄政王手段狠厉,雷厉风行,只要有结党营私、收受贿赂、欺压百姓的情况,一律当斩。
当斩还不算,还诛九族。
这般严厉的律法下来,朝中清明一片。
而先前推行下去的科举制度也初现了端倪。
以京城为源头,每州每县,都实行科举制度。
科举三年一次,分为乡试、省试、殿试,只有通过这三试者,才有资格进入朝堂。
这一制度的兴起,大大增加了民间书院的举办。
一时之间,乡间百姓都以家中出读书人为耀。
同时,苏天璟在次年还提出了武试。
如果一个王朝重文轻武,那么等外敌来犯,依旧犹如纸兵一般很快就会溃败。
从苏修尧在位时这种情况就初现端倪。
当时蛮族来犯,能出战的唯有那么一两人,而若不是后来苏天璟主张求和,恐怕苏朝未必会是现在这样。
这也给苏天璟提了一个醒,内朝发展的同时,军事力量也必须得发展才行,不然未必会没有下一个蛮族来袭。
武试比之文试就难许多,除了考验各种腿脚功夫外,还得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才行。
毕竟上阵打仗,你总不能光靠一腔孤勇,须得有勇有谋,才能带领军队制胜。
三年内,苏天璟推出一项项举措,每一条举措都得到了很好的反馈。
不仅是科举、武举,各种水利工程,矿开发等等,他身为苏朝摄政王,一步步带领苏朝从一开始腐败不堪变成现在繁荣模样。
在民间,苏天璟的名声完全不亚于当今圣上。
只要提他的名字,无人敢不服。
而楚羽蔷也没闲着,她将沿海可利用资源都利用了起来,将海货店铺开遍了全国,就为了能够助力沿海渔民的生计发展。
从海外带回的那些粮种也被她推广直苏朝更加贫瘠的地方,确保那边的百姓不会无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