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小说 > 假使重生八十年代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婚讯

第一百三十三章 婚讯(2/3)

十大影视明星金球奖相互争辉,在香港金像奖还没诞生的年头,它可是牛气哄哄的。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皮蛋奖”,该奖项设立于75年,奖杯形如宝塔,顶端立一造型酷似皮蛋的椭圆球,故名“皮蛋奖”。该奖每年一届发十枚蛋,是专对香港影视圈内有出格行为并且造成很大恶劣影响的人的一种直接了当的批评,旨在规正影坛风气。

    可以说,“皮蛋奖”比神马的香港金像奖、香港国际电影节还要早诞生。

    前年的时候,美国佬也搞了个金酸梅奖,姓质跟皮蛋奖相似,都是反讽影员的拙劣表现。可见,嘲讽类的玩意,就跟后世的恶搞一般,很受闲得蛋疼的人欢迎。

    张绍平听了一下各人的意见,想了想,说道:“这种奖项,有一家就够了,我们也搞的话,会被人批评为跟风之作的。如果杂志也想颁奖的话,那就搞正规点,比如电视奖项,偌大的华语圈,只有台.湾搞的金钟奖,也太单调了点。而《电影时代》也很好办,就办个读力制片电影节,一个专为没有名气的电影人和影片设立的电影节。大家都知道,香港每年能够排片上映的影片在120至130部左右,可以灌制成录像带发售的大概250至270部,而更多的短片、玩票的业余影片、粗制滥造跟风片直接烂在仓库里。为这些读力制片设立一个奖项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鼓励他们拍摄电影的热情。”

    其实,读力制片奖的实行,对张绍平的录像带租赁计划会产生莫大的好处。这个奖,就等于把小制作、不被人看好的影片、埋没的影片集中在一起,以便“捡漏”。别的不说,单从这里面筛选出一些影片,灌制成录像带,便可以丰富片源。

    小众的电影,也是有人看的。就拿香港电影来说,在欧美等地,喜欢看的人不多,基本上都是灌制成录像带发售,可以在戏院上映的寥寥无几。

    为什么灌制成录像带?无他,只是为了丰富片源。

    “如果要正规主办的话,估计投入不会少,而且还未必能够被人接受。”陈冠忠说出了疑虑。

    张绍平笑道:“这个没关系,投入的资金,会找到人买单的。”

    “这样的话,倒是可以考虑一下办正规点。”

    会议后,张绍平喊住罗惟明,勾着他的肩膀道:“你这家伙到底收藏了多少旧杂志?快拿出来给我分享一下!”

    “张生要这些杂志啊?”罗惟明诧异地瞅了张绍平一眼,随口说道,“行,我知道哪里有这些旧杂志卖,我帮你全套搞回来。”

    张绍平笑嘻嘻道:“从70年到现今,凡是市面上出版过的杂志,我都要!”

    罗惟明狐疑地看了下他,问道:“你们要这么多干嘛?”

    “这还用问?当然是为了收藏喽!”张绍平淡淡一笑,“拿到手了,通知我一声,我叫阿虎跟你要。”

    “行,没问题。”罗惟明满口答应下来。

    从公司出来,张绍平又想起了周闰发结婚这事,犹豫了一下,打了个电话给陈钰莲,问明地头之后,便去找她。

    车子开到观塘站之后,沿着长满杂草的土路开去,颠颠簸簸的,晃得张绍平直摇头。尼玛的,这路况实在太差了,怪不得人人都说,调景岭穷得叮当响了。

    没错,张绍平去的地方就是调景岭。

    调景岭素有“小台.湾”之称,来历极为特殊,当年[***]内战失败,撤退到台.湾,香港就是中转站。其中部份不愿或不能迁居台.湾的退役老兵及家眷,就被安置于摩星岭公民村。然而第二年,发生了左派学生跟难民营区退役老兵的流血冲突,港英政斧遂把这群老兵和家眷迁往调景岭安置,并取原来“吊颈岭”的谐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