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重归正途有异象(3/4)
燕大军,上官轩烨一面坚守城池,一面派人向长安求援。李昭接到战报后,亲自点兵十万,驰援雁门关。 两军在雁门关外对峙,一场更大的战争即将爆发。慕容霄在军帐中召集众将:“此次,我要让盛唐知道,北燕的铁骑,不是他们能抵挡的!” 李昭则在行军途中,与谋士们商议破敌之策。他望着北方的天空,眼神坚定:“北燕欺我太甚,此战,必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在这剑拔弩张的局势下,盛唐与北燕的矛盾不断升级。双方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决战做着准备,一场关乎两国命运的大战,一触即发。而在战场之外,两国的间谍也在暗中活动,刺探情报,谋划着各种阴谋诡计。 北燕的间谍潜入长安,企图破坏粮草运输线;盛唐的密探则深入北燕境内,搜集敌军部署情况。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同样惊心动魄。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深,仇恨也越来越重。百姓们生活在恐惧之中,他们不知道这场战争何时才能结束,也不知道自己的家园能否保住。 然而,无论是盛唐还是北燕,都没有回头的余地。他们只能在这条战争之路上继续走下去,直到决出胜负。而在这胜负未分之际,谁也无法预料,这场战争将会走向何方,又会给两国百姓带来怎样的灾难。 北风裹挟着砂砾,将后赵与北燕边境的 “云朔镇” 笼罩在一片昏黄之中。镇口的界碑上,“赵” 字的刻痕已被岁月磨去棱角,取而代之的是新凿的 “燕” 字,鲜红的朱砂还未干透。 “大人!北燕人又越界了!” 一名驿卒冲进后赵边关都督府,蓑衣上还滴着融化的雪水,“他们拆了我们的界碑,说云朔镇本就是北燕故土!” 都督李崇将茶盏重重砸在案上,青瓷碎裂声惊飞了梁上的寒鸦。他望着墙上的军事地图,云朔镇如同一颗楔子,卡在两国交界处,不仅扼守着重要的商道,地下还蕴藏着丰富的铁矿。“传我将令,集结三千骑兵,随我去会会这些燕人!” 与此同时,北燕皇宫内,君主燕破虏把玩着一方玉印,印纽雕着展翅的玄鸟。“冰凤女君赵翠燕那厮,怕是忘了十年前的教训。” 他冷笑一声,将密报递给丞相冯跋,“云朔镇本就是我大燕旧地,此次,定要让后赵知道,北燕的疆土,不容觊觎。” 三日后,云朔镇外的荒原上,双方军队对峙而立。李崇身披玄铁重甲,手持长枪:“燕人,速速退出赵境,否则,休怪我不客气!” 北燕领军将领慕容恪纵马而出,银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李都督,这云朔镇百年前便属北燕,你们强占已久,如今物归原主,天经地义!” 话音未落,不知何处飞来一支冷箭,射中李崇的战马。战马吃痛,前蹄扬起,将李崇甩落在地。后赵军队顿时大乱,北燕军队趁机发起冲锋。喊杀声、兵器碰撞声、战马嘶鸣声交织在一起,荒原上瞬间血流成河。 这场冲突很快传回两国朝堂。后赵冰凤女君赵翠燕拍案而起:“燕破虏欺人太甚!传令下去,调集十万大军,朕要踏平北燕!” 而北燕这边,燕破虏也下达旨意:“全军戒备,后赵若敢来犯,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战争一触即发。后赵军队在名将冉闵的率领下,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下北燕两座城池。然而,当他们抵达 “青石关” 时,却遇到了顽强的抵抗。青石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北燕军队凭借天险,将后赵军队死死拦住。 冉闵望着高耸的关隘,眉头紧锁。他派出斥候探查,得知关后有一条隐秘的山道,可绕到北燕军队后方。于是,他亲率五千精锐,趁着夜色,沿着山道悄悄进发。 然而,北燕早有防备。慕容恪在山道两侧设下埋伏,当冉闵的军队进入包围圈后,顿时箭如雨下。冉闵奋力拼杀,身上多处受伤,但他毫不退缩,带领士兵浴血奋战。就在这危急时刻,后赵的援军赶到,里应外合,终于突破了北燕的防线。 青石关失守,北燕军队被迫后撤。燕破虏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商议对策。此时,丞相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