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唯一战胜国 >  第404章:以工代赈

第404章:以工代赈(2/3)

原材料供应基地,自然要建设矿区和矿区铁路,因此中华帝国在经济萧条期间就已经将要建设的工程完全计划出来了。

    俄国的基础生活物资供应很快就完全断掉了,没饭吃的俄国人,走投无路之下,只能前往工程建设点工作,工资水平极低,但不干活就没饭吃。

    俄国经济恢复速度远要比中华帝国的经济恢复速度慢得多,因为俄国人很多工业搞不了,轻工业是短板,重工业也不见得擅长,因此很多东西要从中华帝国进口,而银行又不对俄国放松紧缩政策,因此俄国人的经济想要恢复不是这么容易的,因此只会是越来越多人跑去以工代赈的工程点当苦力建设矿山和铁路。

    朝鲜、交趾、暹罗、拉希德阿拉伯、波兰五国同样也是如此,他们也和俄国那般,经济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饥饿的群众,只能加入以工代赈点去当苦力。

    北缅甸的果敢郡国、南洋共和国两国则享有和中华帝国一样的经济恢复政策。

    除了果敢郡国和南洋共和国,其他高级成员国的人口总数达到了近2.5亿,这么多的人口,其中很大部分都开始以工代赈,来建设工程,这样的建设速度会有多快?

    而且建设起来的工程,属于中华帝国。

    工程建设所需的原材料,大多从中华帝国进口,因为这些工程是中华帝国搞的,自然是想买谁的就买谁的。

    而这些工程的原材料进口,一律零关税,这是以工代赈政策的一部分。

    因此,这些以工代赈工程并不能恢复这些成员国的经济,只是让这些成员国的人民不被饿死。

    这一政策,解决了很多的问题。

    首先,中华帝国无偿援助粮食、衣物已经这么些年了,所以中华帝国政斧声称损失严重,必须要换一种方式来援助其他国家,因此将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

    以工代赈的方式有诸多好处,首先中华帝国可以摆脱损失,同时工人可以拿到工钱,尽管不是很高,但总比原来的基础生活物资的价格高。

    而对于成员国统治者来说,并无损失,而且中华帝国还给他们建设起很多工程,尽管这些工程是属于中华帝国的,但这些工程不完全是军事战争工程,也有民用工程。这在未来能够提高他们的人民的生活生产质量,何乐而不为呢?

    尼古拉二世高兴了,贬值亚元意味着他能拿到更多的钱,因为他有亚联储的股份。一旦亚联储增发钞票,他就能拿到钱,这钱属于皇家私人的。

    在成员国统治者都满意的情况下,这种以工代赈政策很顺利的就在各成员国境内施行。

    既然是以工代赈,带着一个赈字,工钱就是不高的。

    既然工钱不高,那么工程建设成本也就很低了,而工程建设的原材料生产又是华东集团掌控,随着经济萧条到来之后,大量的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破产,华东集团再次在建筑材料制造业上取得了垄断姓地位。

    以工代赈又是国家搞的,国家自然是从华东政斧拿里采购原材料。

    而经济萧条之后,社会劳动力成本大大降低,工人工资水平下降,原材料生产成本也就降低了。

    一降再降,工程成本也就下降了。

    但货币又增发了,亚联储又给国家印了大笔的新票子,银行紧缩政策之后,银行的票子也很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好似拥有无穷的财力。

    各种工程如牛毛一般的出现在中华帝国以及各第三世界联盟成员国境内。

    其中以中华帝国的工程数量最多,中央有中央的工程,地方也有地方的工程。

    首先在铁路方面,如今帝国已经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