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战争疑云,中国资本抽逃(2/3)
的情况下疯狂生产。帝国对于那些出现产品挤压的行业出台了一套政策,那就是一旦某行业出现了这个问题,马上对该行业厂商进行强制限制生产。
这项政策主要是针对那些无法增强战争潜力的行业,而那些可以增强战争潜力的行业,帝国则不进行限制,就算挤压了一大批的产品帝国也一概不管,坐等该行业大量破产。
帝国在这一时期迅速完善了金融体系,华东集团成立了大量的自银行来进行房贷,而华东银行则隐藏在幕后,虽然也大量进行存储业务,但并不对外放款。
那些子银行的最终结局就是在经济大萧条中倒闭,接收资产时也是以这些银行的名义进行。
至于银行倒闭后储户的钱的问题,帝国成立了一个专门的保险银行,用来支付储户的钱。
实际上,这些动作不过是把华东银行包装一下,免得经济萧条时国民把矛头指向华东银行。
如果经济大萧条时是华东银行去收债,那么名声将大受影响。
而一大批不知道是谁开的银行去收债,国民也就联系不到华东银行头上,到时候再控制一下舆论就可以了,大可让美国佬来背这个黑锅。
毕竟不是谁都懂经济,绝大部分国民并不明白银行的那一条运作流程,只要主流舆论控制住了,就算有知道的人和周边的人说,但效果不大。
不过也总有一天国民会大部分知道的,就如同后世的美国出现‘占领华尔街’的群众游行。
在二十一世纪,全世界有超过一百万个觉醒团体,美国国际资本家们在压制事实和真相时已经不是那么顺手了。
而在二十世纪上半段,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民实际上是很好糊弄的,根本没有几个人知道银行的这种运作流程。而中国之前根本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经济大萧条,因此国民普遍不懂,一万个人里未必有一个人知道。
夏钧让华东银行大量成立包皮的子银行来放贷,主要是为了不引火烧身。
毕竟他是帝国元首,又是华东集团的独股老板,一旦国民发现整个国家的财富大部分都被华东银行给收走了,那么必然会影响他的积分收入。
所以夏钧要避免引火烧身。
经济这个东西若是搞不好,就会遭致骂名。
……进入1928年,中华帝国对于美国经济的调查加大了力度,中华帝国此时在美国的投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近十亿美元。
在1928年,中华帝国高层都知道美国经济撑不了多久了,因为诶则爱1928年美国又涌现出了一大批出现商品挤压的行业。
商品挤压卖不出去,说明美国的内需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
一旦没有了内需的支撑,投资热潮也就无法支撑,而且美国股市的股票价格已经高到了一定程度,泡沫已经非常大了。
如果美国经济崩溃,中华帝国的这三十亿美元的投资将迅速贬值,可能原本能值个十亿,经济大萧条之后一亿价值都不到。
同时中华帝国在海外的投资总资产加起来,已经有近三十五亿美元了。
美国经济一崩溃,将迅速波及全球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
中华帝国这三十五亿海外资产,必须考虑出手了。
这些资产卖出去,战后弄回来很容易的。而很多资产,在战时必然会遭到查封。
按照原定历史,美国的经济是在1929年10月崩溃,但现在历史已经改变了,鬼知道崩溃时间会不会不提前。
因此为保险起见,中华帝国从1928年初,就开始逐步出手海外资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