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光丫爱学法 >  第149章 合一经

第149章 合一经(2/6)

:无杂念合体。

    同样,针对精微对象,亦可描述为:有反射合体、无反射合体。

    由此,越来越精微,直到无形本性。

    这些依然是:有种子的合神。(有潜意识习惯的合神)

    达到无反射的纯透明合体时,真我显现。

    这个辨识智慧中,充满了真相。

    它所获得的直接知识,不同于推理和听来的那类知识,亦可涉及特殊对象。

    由此诞生新的潜意识习惯,抑制旧的潜意识习惯。

    甚至此潜意识习惯也被平静化时,达到一切都平静,此乃:无种子的合神。(无潜意识习惯的合神)

    II.  实践篇  Sadhana-Pada

    合一的实践:自修、自学、顺从自然本我纯精神。

    目的:减少障碍,达到合神之目的。

    障碍:无知、我见、迷恋、烦恼、固执。

    无知:无知是其它障碍的温床,无论是沉睡的、轻微的、断续的、活化的。

    无知:把非永恒的、不纯洁的、痛苦的、非真我的,当做永恒的、纯洁的、愉快的、真我的。

    我见:把自己的感官力,当做自己的意识力。

    迷恋:沉溺于享乐。

    烦恼:来源于痛苦。

    固执:沉浸于个人倾向,甚至在智者那里,也根深蒂固。

    这些障碍还在精微阶段时,可用反向溯源来消除。

    这些障碍已在活跃阶段时,可用凝神来消除。

    每个行为(业力),(在潜意识中)储藏为障碍的根源,在今生后世被体验。(业力的定义)

    储藏的根源,发芽结果为:生命的形态、寿命、经历。

    善行或恶行,分别产生乐果或苦果。

    变化产生苦,潜意识习惯产生苦,事物基本特性之变化的对立性也会产生苦。由此,有分别心者,视一切为苦。

    还未到来的苦是可以避免的。

    见者与所见的结合,乃痛苦的原因,但可避免。

    所见:其个性=知性+变性+惯性,其构成=元素+感官,其目的=体验+解脱。

    事物基本特性的阶段:特定的、非特定的、有分别的、无分别的。

    见者只是能见力,虽然纯粹,但要透过思想来见。

    所见,仅为见者而存在。

    对于目标达成者,所见已不存在,但对其他人的常识来说,所见依然存在。

    拥有者和被拥有者的结合,是能够获知两者的本性和力量的原因。

    这个结合却是源自无知。

    消除无知,则可消除结合。由此,见者可得:解脱。

    消除的方法:持续稳定的辨识能力。

    这个辨识智慧通过七重分支,到达最后一重。

    通过合一各分支的实践,不纯逐渐减少,知识之光将照亮辨识能力。

    合一的八个分支:外律、内律、调身、调息、制感、凝神、入神、合神。

    ①外律:不伤害、诚实、不偷盗、不纵欲、不贪婪。

    这些是普遍的伟大誓约,不限于生命的形态、空间、时间或场合。

    ②内律:净化、知足、自省、自学、顺从自然。

    不伤害:如有负面思想扰乱时,培养反向思想来中和。

    负面思想:如暴力等,无论是去实行、去煽动、去认同。它们源于贪婪、愤怒、妄想,程度或弱、或中、或强,结果是无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