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海州攻防战(2/3)
众参谋,制定攻城方案。他麾下的第四旅,是完全按新军组建的。不但有专业的参谋人员,还有炮兵、工兵等兵种。
很快,这些参谋就提出了一项战术,那就是坑道掘进——
这是参谋部总结的战术之一,并且建议每支火器化军队,都要学会土木作业。
杨御蕃观察地形,确定实施这个方案:
“调工兵队上来,挖掘地道推进。”
“走地下通道,留出射击孔射击。”
很快,各个支援保障队的工兵,就开始带着铁锹上来。他们熟练地挖掘地道,向着城墙推进。
城墙上的萨哈廉,自然能看到这一点。他急忙命人准备听瓮,听地下的动静。
同时也命人挖掘地道,准备在地道挖过来时,连通放烟、灌水。
不过这次大明军队挖掘的地道,并不是为了攻到城内。而是在距离城墙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就开始横向扩展。
因为挖出的土石难以运到后面,横向的坑道是开放的,更应该称为壕沟。土石直接堆在前方,用于防备箭矢。
每隔一段距离,还会挖一个防炮洞,供士兵在里面躲避,防备建虏炮击。
这么完备的工事,自然为了降低伤亡考虑——
对现在的明军将领来说,战损比也是统计的项目之一。
如果伤亡超过敌人,很可能会被质疑功绩。
就算是面对建虏,朝廷要求的最高也就二换一。
杨御蕃可不想被人诟病不恤士卒,所以他让工兵挖掘最完善的坑道,不用担心费时间。
这种按照防备明军火力打造的坑道,对于火炮很少、而且精度很差的建虏来说,根本毫无办法应对。就算他们的炮弹偶尔打过来,也根本打不塌防炮洞。
反倒是弓箭的抛射,会给壕沟里的明军带来威胁。但是在明军举着盾牌、或者在战壕上搭一层木板后,他们很快就不怕了。在各个防炮洞自由转换,甚至大喊着嘲笑敌人。
短短数日,明军就推进了数十步,在距离城墙三十步外的地方,挖出了一圈壕沟。
这个距离,明军的火铳能够射得更精准。使用滑膛铳的士兵,都能用夷散弹轻易射杀敌人。
而且明军的掷弹兵,在这个距离也开始发威。一些技术高超的士兵,能够在这个距离把手榴弹甩到城墙上去。
虽然因为这些手榴弹用的是黑火药,爆炸威力并不够。但是仍然让建虏士兵心惊肉跳,随时担心被炸死。
辽南镇的士兵,则是越打越是兴奋。
因为他们发现攻打城里的建虏,和在山林中打蛮夷没有什么两样,对方都毫无反击的能力。
他们的信心越来越是高涨,甚至有很多人请求,用火炮轰开城墙、直接冲入城内。
杨御蕃因为这几天的胜利,倒是有心试一试,但是作为主将的杨嘉谟,毫不犹豫地拒绝这个提议——
因为他并不一定要打下海州,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吸引建虏主力过来决战。
只要建虏不愿意放弃海州,那就必须派援兵过来。
围点打援吃掉这支援军,才是他的目的。
为此,他又安排杨御蕃多挖几条壕沟,把海州城里面的建虏,完全困在里面。
同时安排战力弱的士兵守坑道,在建虏援军到来的时候,负责把他们和城内的建虏隔开。
卢象升则抓紧时间修营寨,预防战事不顺时,被建虏骑兵追赶。
他的天雄军就是保底的,确保在战败的情况下,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