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891章 一次性军队和工业化军队

第891章 一次性军队和工业化军队(2/3)


    “如果他们能够取胜,就能用同样的办法,练出更多兵力?”

    朱由检点头赞许,向杨嗣昌道:

    “正是如此!”

    “只要他们面对建虏不溃败,能对建虏造成杀伤,大明就能训练出更多的新军,源源不断地送上去。”

    “所以这次海州之战,对建虏可以称为主力决战,对大明不过是一次主力会战而已。”

    “胜利了能乘势消灭建虏,失败了不过再休养一段时间。”

    阐述着海州之战的性质,朱由检又向周围倾听的臣子道:

    “火器时代的战争,将和以前有根本区别。”

    “一个种地的农夫,只要学会射击,就能杀死苦练数十年的战士。”

    “士兵的补充将有持续性,而非以前的一次性军队。”

    “辽南那三个游击营,就是以军官、军士为骨干,利用抓捕猎物训练射击,选拔出的合格的兵员。”

    “其他现在不合格的,还在后方训练,培养成合格的士兵。”

    “只要辽南镇的骨干不垮,需要的士兵就能随时得到补充,继续战斗下去。”

    这个说法,让群臣耳目一新,对皇帝的一些做法,同样更加恍然。

    先前皇帝设立世袭军士,一些人还有不解。

    如今看来,这不仅是为了招人去当兵,还要把他们培养成军中的骨干。

    只要这些骨干没问题,大明的军队战力就能维持,能够在后方的支持下,持续战斗下去。

    同时,后方和前线,也将变得同等重要——

    这是皇帝敢提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从属于政治的原因。

    将来的战争,将变成国力的比拼,谁把国家治理得更好、谁能动员更多的士兵、谁可以生产更多的武器,谁就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从这来说,大明对建虏的胜利是理所当然的。真鞑子不过十万的建虏,根本没有和大明拼下去的实力。

    这是战略上的胜利,杨嗣昌等臣子再一次认识到什么是庙算。

    ——

    在讲解这些之后,朱由检又问群臣道:

    “主力会战是有目的的,你们说这一战的目的是什么?”

    群臣七嘴八舌,有的说“收复海州”,有的说“打败建虏”,杨嗣昌思考之后回答道:

    “消灭鞑子!”

    “把建虏的真鞑子尽可能地消灭!”

    朱由检哈哈大笑,满意地看着杨嗣昌道:

    “杨卿能认识到这个,已经是合格的总参谋长了。”

    “这一战的目的,就是杀鞑子。”

    “只要新军和建虏的伤亡比达到一换一,甚至是二换一,对大明都能称为胜利。”

    “建虏最大的弱点就是真鞑子数量不足,大明则有着千倍于其的人力。”

    “只要能对建虏造成杀伤,迟早都能取得胜利。”

    “其他的收复海州、稳固辽南,都是细枝末节,不是这次主力会战的目的。”

    “记住,主力会战要以这个目的全力争胜,决不允许轻易放弃。”

    命杨嗣昌把这些话语整理,发到辽东前线,让前委成员参阅。

    ——

    牛庄,准备和建虏决战的孙承宗看着这些,犹如醍醐灌顶。明白了皇帝为何冒着哗变的风险,都要把关宁军整编成新军。

    以旧的眼光来看,关宁军无疑是一支精锐。先前大明能和建虏抗衡的,有且仅有关宁军。

    但是对朝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