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潞藩重士人(2/3)
田见秀抿了抿嘴,见马懋才点头鼓励,这才大着胆子继续道:“军士要世代服役,一直有人当兵,公士却不需要。”
“公士和军士一样待遇,你说人们是愿意当公士,还是愿意当军士?”
“长此以往,潞藩还有谁愿意当兵,你们在南洋能站稳脚跟?”
“我是移民我也不会选潞藩,你们太不注重军人了!”
黄宗羲仍旧有些糊涂,不解道:
“潞藩三护卫不缺人,招这么多兵做什么?”
“婆罗洲根本没有能打的土著,现在的兵力就能收拾他们。”
马懋才闻言摇头,觉得黄宗羲实在是书生气。
田见秀也有些想笑,但他抿着嘴道:
“收拾了土著之后,盗匪呢?”
“潞藩是方千里的大国,你们总不会以为不会出现盗匪吧?”
“何况南洋还有海盗,甚至有荷兰等国敌对。”
“你们不看重军人,他们为何卖命?”
“内忧外患的时候,难道就靠着朝廷出兵救援?”
黄宗羲听得怒火升腾,不但没有反思,反而大声抱怨:
“给军士分地还不够,难道把公士的田也给他们?”
“这些当兵的,真是得陇望蜀,难道要让士人的地位低于他们?”
埋怨军士不知感恩,竟然对公士待遇不满意。
田见秀听得目瞪口呆,万没想到黄宗羲这样想。
倒是马懋才作为士人,对他的心态有些理解。
毕竟大明文贵武贱太久了,很多人眼中军士的地位都远远士人。
不过理解不代表接受,马懋才道:
“得陇望蜀是人之常情,陛下提出的五层需求理论,就是一层一层递进。”
“军士在满足生存需求后,自然想要获得尊重。”
“你让不服兵役的公士和军士同等待遇,他们自然不满意。”
“灾民们的出路大多是当兵、想着去海外成为世袭军士,你这样对待他们,他们当然不应募。”
“想要多招募移民,就必须改变这点。”
陕西人是好兵员,这在孙传庭的秦军、还有东宁军成军立功后,已经得到世人公认。
就连郑芝龙之所以开出好条件来沧州大营招移民,就是为了弥补陆战劣势。
从陕西来到沧州的移民,也把当兵吃粮视为出路。他们在陕西就被编入军民户,在如今这种走投无路的境地下,对加入海外卫所也不排斥。
黄宗羲拿出明显偏向士人的政策,他们当然不喜欢。
在马懋才把这些揉碎了说清楚后,黄宗羲总算明白了自己的失误,有些懊恼地道:
“老师当初就说我对士人太优待,权利和义务不统一。”
“现在看果然错了,灾民中也有明眼人。”
这番话语,听得田见秀嘴角抽搐,知道黄宗羲仍没有正视灾民:
出身底层的他,知道这些灾民虽然见识没有士人多,但是谁好谁坏、他们还是能感觉出来的。
黄宗羲为潞藩制定的政策明显偏向士人,有见识的灾民自然不舔着脸上去。
——
马懋才在指出黄宗羲政策的缺陷后,才说道:
“现在潞藩重士人的名声已经传出了,一时难以扭转。”
“但是公士什么都不做就和军士一样待遇是不行的,不如你修改一下,加个附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