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暗伏杀机(2/3)
来啊。”王翠翘盈盈一笑道:“鸿弟,你这几艘船既然‘交’给姐姐我管着,岂能成天憋在码头上发霉?不瞒你说,我盐行中可靠的水手伙计,倒是有些能‘操’这船的,每月里我也叫他们把船开出去巡游几圈呢。”
严鸿拍掌道:“如此甚好。几位老兄,那咱们就谋划一下,怎么做了网来,叫那不知何处来的大胆狗才,尝到咱们的厉害!”
陶智道:“既然是外松内紧,一方面咱们要让巡检司、卫所兵等武装做好准备,一旦需要时候就调他们助战。但变‘乱’之初,很可能是要形成锦衣卫以少对多局面的。锦衣卫虽则武艺高强,但却也得好好安排,才能力保不失。”
邵安道:“以我看来,咱们能直接调动的人少,但是比火器一定是占优,就想方设法用好火铳,叫那大胆的狗才尝尝滋味。只是火枪不能连发,而城中房舍‘交’战,双方距离很近,一发之后,多半便要‘肉’搏。若能想个法子,叫火枪手多‘射’几发,那再来多少贼子,也无足为惧了。”
严鸿笑道:“老兄这般说,我倒有个点子,咱们参详参详。”
七月初二白天,扬州全城市井百姓,沉浸在双重的刺‘激’中。一半是今晚即将举行的钦差副使严鸿纳莫家小姐为妾的喜事,另一半则是远在南京的兵变消息。听说,兵变的有七八万人,南京城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本地的卫所兵都被调遣过去了。如今,本城的三营灶勇,还有盐帮的一些武装汉子都被调度起来,守在城外的要道上,到底这局势有多么严重呢?
因为这两件事,没人注意,在扬州城的一些码头、酒肆和部分商人的宅园里,多了一些不太寻常的人。这些人多数是十七八岁到三四十岁的中青年汉子,多数人身配刀剑,体型壮士,看来都有一定身手。扬州本地的人如果凑近看,认得出其中的一些面孔,是本地人,或者江南其他郡县的人,其中,以苏州人最多。
这些,便是江南人称的“恶少”。他们的家境一般不太差,不少还是江南富商世家的子弟,甚或是官宦子侄。当然,也有不少是家境中落的破落户。他们不肯走十年寒窗一朝金榜的读书人传统道路,也不肯劳作生产,经商致富,而是游手好闲,拉帮结伙,靠着家族本身的势力,以及团伙形成的力量,在江南各地横行霸道。其中温柔和善的,或许只是吃喝嫖赌,再有的便是坑‘蒙’拐骗,欺压良民。当然,他们社会路子广,有时也会收取好处,帮人解决一些问题,但对大多数百姓而言,这些恶少还是属于敬而远之,畏而远之的存在。
前些年倭寇闹得凶的时候,官府也把这些恶少组织起来。反正他们大多数孔武有力,还喜欢练个一招半式的,战斗力怕是比卫所兵还要强悍几分。倭寇迫近时,组织他们上城头拿着刀剑吆喝呼号,倒也能壮下守军和老百姓的胆子。至于他们到底杀了几个倭寇,顺道又祸害了多少百姓,那就说不清楚了。
如今,这些人就这么不动声‘色’地分散在扬州城各处,有的喝酒,有的饮茶,有的四处闲逛,还有的‘蒙’头大睡。这倒也符合他们的一贯作风,有热闹可看,不怕麻烦嘛。
在刘家茶园里,几个这样的“恶少”正坐在一个角落里,不动声‘色’地‘交’谈着。他们一边说,一边端起茶杯往嘴里灌,或者抓起桌上的瓜子、点心塞,但很明显,心思不在吃喝上。
“三哥,那严钦差把灶勇都调出营了,四‘门’都安排了一些,还有一部分在城中的要道口巡哨。盐帮的人也被派到码头上看守,看样子,南京兵变后他也有了些准备。”一个‘肥’胖的少年人道。
被称作三哥的,是一个皮肤黝黑,三十岁上下的汉子,脸上五官倒是颇为端正,有一股儒雅之气,和这几个恶少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