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小族长的奋斗 >  第 50章 怅然若失

第 50章 怅然若失(1/3)

    刘千斤等人所想的还是要鼓动更多的人加入义军的。不过最近这一个多月以来,这事儿便开始明显变得越来越困难了。义军高层赶紧派出大量人员四处去打听情况。刘长子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罗东镇的。

    结合各地的所见所闻,刘长子他们倒是看出来了,朝廷最近这段时间明显的加大了救济灾民的力度,措施上也更加有针对性和效率。各种粮食和物资持续不断的被运送进来,而且在一些旱情已经有所缓解的地方,官府更是已经在尝试重新组织生产活动了。若是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下去的话,谁还会加入义军呢?这一次官府的种种作为看上去平平无奇,然而却称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行之有效的、堂堂正正的阳谋。

    若说一年之前,刘长子其实还压根儿就没有什么打天下、坐天下的想法的。父亲刘通虽然是一方豪杰,但要说建立义军、争夺地盘之类的想法,那个时候是真没有的,这事儿起码在大灾发生之前都显得过于缥缈了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为何事情便慢慢的发展到了如今的程度,刘通竟然一跃成为了义军领袖。真要说这其中有什么苦心孤诣的谋划,其实还真没有,只能说“时势造英雄”吧。总之,局势的发展,把刘通推到了如今的位置,如今他与“李胡子”、"石道人"已然共同成为了义军的三大领袖。而到了这个时候,慢慢的他们也都开始产生某些“想法”了。或者这应该也算人之常情吧,毕竟当手底下有几十万人,能被你号令行止时,那个场景绝对是很容易让人上头、上瘾的。这种味道没尝试过的人永远不会知道,而一旦尝试过则永远不会忘记,甚至会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刘长子在这泼天的富贵面前,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心理变化。对于父亲他自然是极为崇拜的,那个豪气干云,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伟岸形象,到得如今已是越发的让他高山仰止。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表现出越来越恭敬的态度,这也不可避免的让他心里有些飘飘然了。刘长子对于这些事情,还是感觉很沉醉的,而他显然也很愿意让这样的感觉一直持续下去的。为此,他才会不辞劳苦行走各地,努力的为父亲招揽更多的人。但是最近,这件事情明显受到了阻碍。

    经过调查,造成这一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朝廷来人了。旱情两年来,朝廷倒是一直在照本宣科的持续救灾的。可是虽然灾情持续,却也并没有到流民遍地,饿殍遍野的程度。直到差不多半年前,形势才突然开始急速恶化,流民开始大量增加。而后,陆陆续续的几十万流民开始在向某些地方聚集。其实,这件事情就连刘通等几位义军首领也有些不太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的?不过,他们终究还是被局势推着走,竖起了那杆大旗。

    几十万流民的反常聚集,这样的事情,肯定是会引起朝廷的警觉和重视的。这应该就是朝廷派人下来的原因。目前,已知悉此次下来处理赈灾事宜的是一个叫周勃的大官,据说很有能力。但更多关于此人的信息,义军方面便不是太清楚了。不过,只看罗东镇的情况,若是朝廷都能如此赈灾的话,那谁还愿意当什么流民,加入啥义军啊?真以为好玩吗?刘长子还是看得清楚这种事儿的,所以虽然他不认识周勃,也不知道其为人秉性,但却已然对这个来自京城的大官,产生忌惮之心呢。因为他知道,想要让西南地区的百姓愿意加入到他们那一方,是需要朝廷某种程度上的“配合”的。可是,若是朝廷赈灾得力,百姓们的生活都能恢复如初了,那谁还愿意跟他们走了?他们便也失去了继续发展下去的土壤了,这种情况对义军而言,当然是极其不利的。

    虽然如今他们是和朝廷对着干的,但他们毕竟也曾是朝廷的治下之民。在心理上,对于那些站在朝堂上,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依旧还是有些天然的敬畏的。刘长子是非常不喜欢这种感觉的,某一刻,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