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 章 刘长子(2/3)
旧固守着家园,没有一户人家成为流民的。而之所以如此,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应该就是前几年朝廷派人来此地大力推广玉米种植的缘故。而罗东镇恰恰因为其山地较多,在这附近算是响应玉米种植最积极的地方了。广泛的玉米种植,加上有了收成后还不用上缴官府,倒是让大家在这些年来都不经意地库存下了好些救命粮。如此,才能让罗东人在历经了两年灾情后,别的地方流民四起,他们却依旧还能够好好的待在家里生活着。某种程度上,这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刘长子在与人聊天时,也了解到有官府的人员正在镇上施粥赈济的事儿。不过,前去领粥的倒大多数并非罗东本地人的,而是从外面逃荒过来的比较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刘长子皱了皱眉。此次,他和几个同伴受父亲之命扮作逃难百姓来此,是为了发动这里的百姓加入义军的。虽然罗东镇的本地居民只有几千人,不过如今聚集在这里的,加上外地人,估计得有一两万了。若是能让他们全都加入进来,委实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的。
不过,走访了一天后,刘长子便发现,想要煽动这里的人加入义军,恐怕是不太可能的。官府早一步派人来此赈灾,无论是罗东当地人还是外地人,大家眼下都有一口吃的,凭什么让他们离开此地,踏上未知的旅途,奔赴义军呢?不过,刘长子倒也不是轻易就会放弃的人,他还想努力地找找机会,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点,再尽量尝试一下。今日一早,他便和几个伙伴来这里领免费的吃食,然后,便遇到了这个被大家唤作“周小姐”的天仙一般的人儿了。
刘长子喝着粥,吃着饼。凭心而论,哪怕是带着挑剔的眼光来看,这里赈灾的吃食,做的还真的是不错的。这粥混杂着玉米和野菜,好像还有一些豆子之类的,熬得很是浓稠。那玉米饼子也同样是紧实香糯,关键是顶饱。虽然都是玉米做的,真要说多好吃,倒是不见得,但在这样的时候,这其实已经是非常好的吃食了。特别是那玉米饼,委实是相当不错的。刘长子以前也吃过玉米做的东西,老实说,他是不喜欢的。不过,这个饼倒是很符合他的口味的。当然,之所以他的口味会有这般转变,这里头有没有什么别的因素在起作用,或许只有他自个儿知道的。
玉米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物,其实也不过是最近这几年的事儿。这东西自然是好的,但对于它的烹饪方式,目前还是比较单调的。大多数地方还是直接蒸煮了,或是煮成糊糊食用,那口味许多人还是不太适应的。当然,在赶上了灾荒年景时,谁还去计较这个呢?不过,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世上没有难吃的食材,只有不会做的厨子。劳动人民无疑是智慧的,因为玉米在罗东镇的丰收,这东西便取代了其它传统农作物,成为了罗东人的主粮。而这个时候,怎么把这东西做好吃了,便成为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了。在经过一番研究实验后,还真的让罗东镇的百姓找到了一个玉米新吃法:烙玉米饼子。
做法倒也简单:将新鲜玉米剥下来,研磨成浆,加入盐、油、葱花搅拌均匀,然后上锅蒸,也可以用铁锅煎烙。喜欢甜口的,又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加入糖,都非常的好吃。哪怕是小孩子比较挑食的,也都非常喜欢。
刘长子吃着玉米饼子,时不时的望向那个女孩,目前只是从别人的口中知道她姓周,不过这么一个天仙般的人儿,虽然衣着普通,素面朝天,但想来也不太可能会是普通人家出身的女子的。刘长子试着向周边的人打听了一下,不过却都语焉不详。不过,可以确定她并不是罗东本地人,来到这里施粥有七八天了。而这样一个人的出现,自然会受到大家的瞩目的。虽然大家都不知道她的具体来历,但这样人美心善,又始终微笑着给大家放粥发饼的女孩子,自然是第一时间便赢得了大家发自内心的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