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历史:老祖宗被二创创疯了 >  第106章 种花家古人的死亡观

第106章 种花家古人的死亡观(4/4)

,还有百天和三周年呢,也是需要注意的。

    二、一些特定的时间节日,如过年、清明节、寒衣节和上元节等都是祭祀祖先的时间节点。

    在这些特定的时间节点内,人们会为已经逝去的亲人们呢,烧纸、送钱、送寒衣,摆放食物贡品的,分别对应了世俗世界的衣食,

    送钱呢,则可包含住行或其他行为,基本上也与阳间的观念相吻合啊,即有钱好办事儿。

    甚至古人为这些行为还专门整理出了一系列的祭祀文化,其中我们最为熟知的礼乐文化呢,就是祭祀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礼乐·礼记》中记载:礼乐顺天地之诚,达神明之德,隆兴上下之神,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辨宜,居鬼而从地,故圣人作乐以应天,作礼以配地。

    鬼神呢是同属并列地位,在祭祀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礼乐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与人类文明的演进呢,也是相同步的,不仅在华夏文明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在数千年的种花家历史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由此可见,在我们的认知尚未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之前呢,我们对鬼这一存在的态度都是非常友好。

    我们相信人死后并不是生命的终结,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在延续生命的进程,甚至专门还为鬼也塑造了一整套与阳间相似的世界观的价值体系。

    相信在另一个世界里呢,是充满了正义与平等,有许多正直的人在守卫着这份对于公平的审判,我们期待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过得更好,在这里,他们依旧如活着的时候那般,都用衣食住行的需求需要受到管理与约束】

    【他们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呢,寄挂着他们的亲人会重新回到阳间与他们团聚,一切好像都变了,一切呢,又好像都没变。

    死亡的状态将他们与亲人分割开,但在我们千年的文化传承记载中,一切却依旧以另一种形式在延续下去。

    每一个所谓的鬼的背后呢,都是某人朝思暮想却无法相见的那个人,我们相信,甚至有朝一日还能与那些已经故去的亲人在阴间里相见,这哪里是悲剧?这明明是团圆】

    〈确实〉

    【反观其他文明中对于死亡观的架构与认知,对比起种花家呀,独独少了那份留恋于人间的温情,这其实是独属于兔子的一种华夏式浪漫。

    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到“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再到“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死亡并不可怕,是另外一种超越时空的等待与守候。我们要每一份哀思都有可安息之处,更要每一份牵挂呢,都有延续的可能】

    【重新回到一切的起点,我们该如何看待死亡?这其实依旧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在真正面临死亡的那一刻,一切理性的思考在感情的面前终将变得不堪一击,幸而我们还有一份寄托,让死亡成为了生命的另一面,这是生命的延续,也是另一场伟大冒险的开端】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