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家兄朱由校 >  后记(六)永昌承平

后记(六)永昌承平(4/5)

比他们先进的,或许就是燧发枪上的刺刀。

    六月十六日上午辰时,战争在瓦尔代城外爆发,同样使用燧发枪的定军构筑了一重重防御工事,这些都是彼得一世从未接触过的工事手段。

    他命令下面的书记官将这些防御工事记下,同时指挥军队进攻,试图驱赶前来骚扰他们家园的定军。

    不过事实证明,即便射击军团经历了军事改革缩小了与定军的差距,但他们与定国士兵的差距却依旧存在。

    战场上,依托丰富的作战经验和防御工事,定军将士以一敌二还游刃有余。

    仅交战的第一天,沙俄军队就留下了两千多具尸体,而定军的尸体则是被朱和垒有意的收了起来。

    这样的手段让沙俄军队在战场上看不到任何一具定军士兵的尸体,以至于他们都怀疑自己一方是不是连一名定军士兵都没有击败。

    不过,彼得一世并没有被迷惑,他毫不犹豫的揭穿了定军偷偷在交战中收敛尸体的行为,并借口来夸大了定军的伤亡。

    对于“瓦尔代战役”第一天的战损记载,双方各有不同。

    沙俄军官瓦卡洛夫在自己的《东征日记》中记录沙俄战死人数为一千六百三十七人,定军战死人数一千二百五十六人。

    定国的《西征战报》中则是记载,定军战死士兵五百二十七人,沙俄战死两千四百六十七人。

    这样的记载差距不仅仅是第一天,而是从一开始到战争结束,两方记载都属于南辕北辙。

    双方在瓦尔代的拉锯战持续了一个月,军中能站起来的人数也越来越少。

    定国统帅朱和垒希望毕其功为一役,彻底在瓦尔代全歼沙俄主力,然后彻底攻灭沙俄。

    彼得一世则是想要重创定国,让定国经历这一败后不敢再轻易对沙俄发动战争。

    双方的僵持持续到了七月十三日,而破局的出现也在这一日。

    正午,在两军休息到关键的时候,一支从北方南下的军队吸引了两方的注意。

    经过瑞典国王阿尔文的反复衡量,他最终决定了支援沙俄,因为他从瓦尔代一战中看到了定国想要鲸吞沙俄的战略目标。

    如果坐看定国完成这个战略目标,那么瑞典将与定国接壤,今日的沙俄便是明日的瑞典。

    因此,瑞典国王阿尔文集结了五万军队,亲自带队前来支援沙俄,这也是他耗费了一个半月才抵达战场的原因。

    半个时辰后,当瑞典军队抵达战场,沙俄幸存的七万多士兵全部欢呼了起来。

    相比较沙俄军队的欢呼,定军这边的三万多士兵则是面面相觑,有些犹豫。

    不过不等他们想清楚,身为统帅的世子朱和垒便叹了一口气,随后下令收兵返回定国。

    瑞典与沙俄联手,这是定国和蒙古国联手而无法战胜的对手,因此再打下去也不会有结果,只能撤兵了。

    这一刻,朱和垒的心中是不甘的。

    作为在明军之中服役过数年的存在,他很清楚的知道,如果大明愿意将步枪装备诸藩,那仅仅定国一家便足够鲸吞整个北欧。

    可是,大明没有这么做,而定国也只能在北方同盟的联军眼皮子底下灰溜溜的撤退。

    听着背后传来的笑声,朱和垒忍不住攥紧了马缰。

    在定军撤退的背影下,定国与北方同盟的第一场战争宣布失败。

    八月初二,三万四千多名定军士兵在统帅朱和垒的带领下返回定国边关雁门(特维尔)。

    初三,朱和垒率领百余名骑兵朝着国都定襄奔去,并于初五抵达定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