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最怕问初衷.大梦成空.大浪淘尽英雄(7/8)
间的绝顶高手也就那么几位,可见一个人的天赋异禀,从来都是最为重要。而袁承天而今的内功心法和剑术骎骎然有逾越世上各大剑术名家的势头,实属难能可贵;傅传书究竟不如,这也是人的资质不同所造成的,也是无法可想!袁承天之与傅传书性情迥异,他始终忠义乾坤,以一贯之;而傅传书却人非良善,心生邪念,以致入了魔道,再难以自拔,所谓善人善念,恶人恶念,有时恶人也绝然不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所以对恶人网开一面便是对良善之人的涂毒;有时杀恶人既是善念也未必错,所谓:天道好还,从来不欺世人!且看朝代更迭,兴亡之间,受苦多是底层百姓,无关乎帝王将相,所以元人张养浩便说: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也是这位齐东野人有感而发,不是无病呻吟,只是忍看天下蒙难而无寸功,正是:最怕问初衷,大梦成空……
因为傅传书从来心术不正,有时便要求全,可是世上之事哪有完美的,欲求而不达,所以他于剑术便难已达到化境。今日两者交手便不能够随性而发,虽然剑势凌厉,然则剑气却难伤及人命,只是虚张声事而已,可是在旁人看已是非同小非,因为他们不谙这昆仑派的剑术,不知底蕴,所以人人反而觉得这傅统领反胜筹,而袁承天似乎左躲右闪,似乎力有不逮,难以为继,可是在真正的武学大家看来袁承天只所以左支右绌,并不发难,皆是诱敌深入,让他尽情施展出这剑招,以便寻找可剩之机,所谓一招制敌。傅传书掌中剑招频频刺向袁承天天窗、明堂、神庭三穴,只因这三个穴道相距只是寸许,易于认穴击刺。袁承天以剑相格,一一将其化解,而后持剑削向这位大师兄的承山、绝骨二穴,剑走下三路,自是要他出剑回救。傅传书知道若被这位小师弟刺中双脚便自废了,不能行走,岂不是等同废人,所以他只有回剑自救,不再出剑攻伐。袁承天见此招奏效,不再过为己甚,收剑入掌,倒提在手,意思是就此罢休,两不相争,只是这他好意人家却不领情,因为对于傅传书来说这张家口志在必得,不能因为袁承天出头而罢休。
他觑准袁承天收剑于手之际,忽地长剑一送直刺入小师弟的小腹,还好袁承天一经受刺便身子向后滑出,所以并未刺入要害,于性命无忧,只是鲜血流出甚是骇人。傅传书怎肯罢手,蓦地低头只听“嗖嗖”声响,几枝羽箭已然射向这近在咫尺的小师弟。他是一心要置袁承天于死地而后快。
袁承天不意大师兄会出此下三滥手段,他这样做也只不过是为了他的野心,为了君临天下,他未始不会杀人无算。他见箭至只有尽平生所能仰头后仰,还好这几枝羽箭贴着袁承天的眉睫嗖嗖飞过,只要他慢了半分那么这羽箭悉数便会射中他的哽嗓咽喉,想到此也不禁激灵灵出了一身冷汗,心道:好险好险!傅传书见计不售,又岂肯善罢干休,双手一抖又是铁蒺藜飞至。袁承天见势不对只有伸手去拿这横飞而至的铁蒺藜,因为他已然在人家的打击范围之内,想要全身而退只有冒险一试,否则……否则便会身死当场!可是凡事有例外,只听扑扑声响全部打中袁承天的前胸要害,且这铁蒺藜淬有巨毒,所以大叫一声倒地,似乎不活了。傅传书见状喜出望外,这真是天助我也!他压制住内心的狂喜,踏步而前挥剑而下想要将袁承天刺个对穿。旁人见他如此手段,那里有半分仁慈,心想这位袁门少主难道便该命尽于此么?
剑及袁承天小腹,忽地刺之不进。傅传书心之骇然,心忖难道小师弟竟可以练就金刚不坏之休,可是他人已死,那有什么护体神功?便在他思索这一刹那,地上的小师弟竟然一个鲤鱼打挺竟起身,嘻嘻一笑,不待傅传书反应过来,已然出手点他身上几处穴道,让他动弹不得。这下突兀之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