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顽贼 >  第七百七十四章 四战之地

第七百七十四章 四战之地(2/4)

人。

    毕竟多个这样的敌人直接干死就行了,而多个这样的部下,反倒要始终耗费精力防备。

    但张天琳的建议是接纳袁韬。

    在刘承宗尚未回返的这个节骨眼上,张天琳的主要防御方向是河南,腾不出太多人手跟郧阳明军掰腕子,更倾向于利用袁韬牵制卢象升的明军。

    总之就是先别管这袁韬是个什么玩意,拿下兴安州再说,多些兵马防备侧翼,能减轻他关中旅的驻防压力。

    张天琳一直在干这个事。

    刘承宗把关中防务交给他,他便不敢轻松,多次出关与明廷的河南总兵张任学交战,取胜之余,便着重在潼关以东向灵宝、陕州等地渗透,甚至开关放商队,同堡寨的豪强土寇贸易。

    为的就是减轻正面的驻防压力。

    刘承宗驻军关中的时候,中枢两个野战旅在这儿镇着,关中旅干的是最轻巧的活儿,只管驻防潼武二关,吃粮放马,日子好不快活。

    可刘承宗一走,关中旅的驻防压力立刻就上来,就连兵力都显得捉襟见肘。

    张天琳自己得移驻西安,由赵之瑞领两个营分管潼武二关,怕西北方向出乱子来不及调兵,还要在渭河北岸的乾州驻扎一个营。

    偌大一座西安城,驻军不过五千多而已,却要镇着渭河南岸方圆百里五个县,军事压力并不大,但闻警调兵跑来跑去的苦劳很重。

    刘向禹也很清楚关中旅在今年春夏的苦劳,与张天琳商议许久,最终还是发了吏衙的委任状,命衙门属官携官印官服,封袁韬为兴安知州。

    不过袁韬不是善男信女,元帅府也不是省油的灯。

    刘向禹问了早前去兴安的使者六队马超的真名,没人知道,便随后跟袁韬那封兴安知州委任状一起,发了一张封六队马超为兴安营参将的委任状。

    相较于册封袁韬为兴安知州,倒是对名不见经传的马超册封参将,刘向禹封的更舒服。

    一来,是马超这人仗义,面对袁韬袭杀胡九思,至少摆出了拿兵马跟他碰一碰的架势。

    二来,则马超的履历干净,延安府人,早年加入大首领不沾泥的队伍,被编在第六队长乱世王郭应聘的部下。

    不沾泥死在山西以后,几队人被闯将李自成带着渡黄河经河南回陕西,马超在郧阳脱队,入了姚章儒、黄龙的摇黄军。

    如今这会儿,李自成、郭应聘等人都已在帅府仕官,马超这样的小辈,刘向禹封起官来更顺心,也能利用其与袁韬对峙的嫌隙,牵制袁韬的力量。

    这事其实说来,刘向禹也觉得不是那么妥当。

    因为老的六队长郭应聘随李自成归附,官职才只是闯将营的千总。

    李自成归附时,毕竟将多兵少,全营才不过千把号人,而不论袁韬还是马超,俩人都在兴安州掌握着实打实三五千人的兵马。

    当然,这一千跟五千,打起来究竟谁赢谁输,在张天琳看来,不好说。

    沙汰老弱之后,没准这兴安营的兵还没闯将营多。

    可这个时候,不拿一个参将出来,很难把马超这股力量利用起来。

    当元帅府的吏衙郎官,持委任状、官印官服返回兴安州,已经四天过去,袁韬和马超还在那隔城对峙呢。

    直到见了吏衙郎官,领了文书官服,这才各自罢兵,但仍分屯州城,两边各攻各的,填埋壕沟。

    也正是这事,让他们错失良机,在即将得手之时,一夜间久旱逢雨,汉江涨水,城壕也随之暴涨,让袁韬入主兴安州城成了泡影。

    无奈之下,袁韬只能领军退走,转头打着元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